close

〔前言〕

 

人是由肉体与神识和合而成,肉体会坏灭,神识却是不灭。是故圆满的临终关怀,不但重视减轻病人身体的痛苦,更重要的,应是引导病人的神识,趋向快乐安稳的境界。

 

何为快乐安稳的境界?简言之,即生存环境「胜妙优美,受用自然。」生命型态「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而所拥有的一切美好,不会因时间而消逝,也就是一得永得,这才是真正快乐安稳的境界。

 

如此真正快乐安稳的境界,在哪里?

 

宗喀巴大师在《往生极乐世界愿文》以一个偈颂告诉我们答案。偈云:「能仁数称赞,最胜极乐刹,发愿往生文,随力而宣说。」

 

此颂大意为:「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为弟子说法四十九年。在这些年当中,佛陀数数为弟子们介绍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并称赞极乐世界是最殊胜的剎土。」而为了利乐众生,宗喀巴大师自云:「尽自己之能力,宣说此篇愿文。」宣说目的,则是藉此愿文,引导后人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有佛,号为阿弥陀。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则辅佐阿弥陀佛利乐人民。极乐世界的人民跟阿弥陀佛一样,寿命无量无边。极乐世界没有坏人恶人,只有佛、菩萨、善人等。

 

极乐世界的人民,不但衣食受用自然,而且具有多种神通,想要回此娑婆世界看看亲朋好友,动个念头,随时可到。想要到虚空中无量无边世界,也能随意而往。

 

极乐世界的人民,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与功德力,尽未来际,永远不再当畜生,永远不再当饿鬼,永远不再堕地狱受苦。

 

极乐世界的安乐胜妙,非我等凡夫能道其少分。十方无量诸佛亦赞叹极乐世界,而当年本师释迦牟尼佛亦是其一。释迦牟尼佛介绍赞叹极乐世界的内容,弟子们多有记录成典籍,主要典籍有《佛说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看这几部典籍,对极乐世界会有大致了解。

 

极乐世界是这么的美好,谁有资格去?该如何去?

 

太虚大师云:「如果有了信心,有了誓愿与力行,虽五逆、十恶的众生,也可以往生。」(文字取材自太虚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讲要)

 

印光大师云:「无论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在家、出家,若肯生真信,发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圣号,无一不于现生临终得往生者。」(文字取材自《印光法师文钞》)

 

印祖又云:「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有信愿,决定往生。」(文字取材自《印光法师文钞》)

 

印祖又云:「纵临终始闻,能生信愿而念,即可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况未至临终,即已预修乎!」(文字取材自《印光法师文钞》)

 

印祖又云:「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若心识不迷,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其人生大怖畏,生大愧悔,虽念数声,即便命终,亦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文字取材自《印光法师文钞》)

 

堪称世界最大佛学院——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其创办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云:「对阿弥陀佛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一心一意发愿往生,然后也不造五无间罪和舍法罪,若能依教奉行,则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曾亲自给我们保证过:『临终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圆满成熟所致。」(「」内之文字,取材自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讲授《甘露滴》文。)

 

法王又云:「发《普贤行愿品》里的愿,这样,往生极乐世界非常殊胜容易,以后度众生也方便。」(文字取材自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百业经》传讲堪布索达吉 译导)

 

扬唐仁波切云:「若能每天持诵《普贤行愿品》,并且将善业回向自、他一切有情往生极乐世界,那么仅这一生当中,我们就能累积很多的功德,以此善根即已具足投生极乐世界的因缘。」(文字取材自网站邬金智美堪布的书房)

 

梦参老和尚云:「诵《普贤行愿品》的人,以诵经的功德,报感到在这剎那之间即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七宝池的莲花随即开放,自见莲花化生,蒙佛授记。」(文字取材自《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梦参老和尚讲述》方广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

 

慈诚罗珠堪布,在其著作《慧灯之光阿弥陀佛修法》云:「麦彭仁波切和很多高僧大德用了大量教证来证明:只要有信心和对极乐世界的向往之心,普通人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饬终须知》序文云:「平素未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人,临终如有遇着善友开导,令他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眷属人等皆无悲哀啼哭,以及问长问短,种种妨碍,加以如法帮助念佛,此人必定得生西方。」

 

〔世了法师自序撷要〕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要,虽在本人自己最后一念作主,但是也重助念如法。奈此临终助念方法,在家俗人,尚未普遍了解,遇人临终时候,其眷属人等,往往不知帮助念佛,送亡人神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圣道去,永享快乐;而反以悲哀啼哭叫喊,推亡人神识堕落地狱、饿鬼、畜生恶道里,长受苦楚。

 

西震法师,悲心至切,悯念在家俗人,多未研究佛学,不知临终助念之法,有点铁成金之妙用,故于各处宣传,阐明临命终时的利害等事,以及组织临终助念团,学习助念方法,为净业行人临终时,助成往生西方的大事因缘。

 

又因为《临终津梁》与《人生之最后》二书,文义太深,不易学习,所以西震法师等再三嘱()采取古德临终要语,用通俗白话写述,以作学习数据。()苦恼无学,虽采辑几篇文稿,也甚勉强。深恐文义偏差,错乱佛法,贻误众生,虽为善心,反造大罪。

 

因此,先以文稿敬请国内著名高僧大德校定而后方敢刊印。普祈各处同愿莲友们!凡读是书,仰勿嫌文字浅陋。设能依其实义,而起实行,则人人毕生,即能齐出娑婆,长谢生死之苦恼,咸登赡养,永享涅盘之妙乐矣。

 

【饬终须知】

 

〔论念佛人临终往生与不往生的道理〕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赞叹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劝诸众生,发愿往生。

 

经中说:「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等;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等;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等;北方世界,有焰肩佛等;下方世界,有师子佛等;上方世界,有梵音佛等;同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大事因缘,六方诸佛,同声赞叹。凡有生信、发愿、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必定能够往生,实事实理,各宜谛信!

 

问:念佛的人若是说统统都能够往生西方。为什么我看见有许多出家人和在家人,在平素的时候,也常常念佛,常常说要求生西方,到了临终的时候,往往糊胡涂涂的死,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这是行人临终的时候,因缘不具足的缘故。临终的时候,若是因缘能具足的话,那么十人就有十人往生,百人就有百人往生,千万人就有千万人往生。

 

问:什么是因缘呢?

 

答:行人平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到了临终的时候,也如平素一样的真信、切愿、念佛,那个心念就是自力的因。如平素未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事情,到了临终的时候,遇着善友开导,令他生信、发愿、求生,这个信、愿、求生的心,也是自力的因。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及其万德洪名,能令众生往生极乐,这是他力的缘。临终遇着善友助念,也是他力的缘。

 

问:行人临终的时候,因缘具足,就能往生西方,这是什么道理呢?

 

答:行人命欲终时,真信、切愿、念佛。所念的佛,是他力的缘,能念的心,是自力的因。正在这真信、切愿、念佛的时候,是用能念的心,念所念的佛。所念的佛,因能念的心而显现;能念的心,因所念的佛而清净。这个时候,便是自力与他力感应道交,因缘和合,所以就能往生西方,这是一定的道理。

 

问:行人临终的时候,因缘怎样就不能具足,不能往生西方呢?

 

答:行人平素的时候,信愿念佛功夫,未能纯熟,到了临终的时候,虽有信愿求生西方的心(有因),但是为着病苦,种种烦恼所逼,念佛的心提不起来,没有善友开导安慰,和帮助念佛(无缘),又遇无知的家属人等,加以悲哀哭泣,种种的妨碍。那病人的心里,就了不得的痛恼,尽力想要求家属人等,不可啼哭妨碍,而帮助他念佛,送生西方。无奈话说不出了,那病人的心,就痛恼上,更加痛恼了。到了命终的时候,那个识心,本能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清净庄严的佛国里去,永受快乐以及圆成佛道,普度众生的。却被自家眷属人等,悲哀啼哭种种妨碍的缘故,那最后一念心,即随着烦恼去,不知落在那一道了。这是「有因无缘」的关系,不能往生西方。

 

又有一种行人,平素的时候,信愿念佛都未切实,到了临终的时候,助缘很好,也有善友们帮助念佛(有缘)等等。又家属人等皆无哭泣种种妨碍。因为行人自己心生颠倒,贪恋世间的情欲,以及爱着子孙财产等事,不发念佛求生西方的愿心(无因)。到了临终最后一念心,仍随着情爱欲念去,投于善恶道中,这是「无因有缘」的关系,不能往生西方。

 

又有一种行人,平素念佛的时候,专是为求保佑家门清吉,寿命延长等,到了临终的时候,那就只有怕死了。如病未极重的时候,虽也念佛,他是志求病体快好,不发求生西方的愿心(无因),到了病极重,痛苦发现的时候,那就不能念佛,只能叫天叫地,呼爷呼娘了。如家属人等,不信佛法的;或虽信佛法,未多明白佛经义理的;那么非但不能开导和助念(无缘),并且又加大哭大叫种种妨碍,那病人的心里的烦恼和痛苦就说不尽了,比了给人落井下石,也还痛恼得多了。对于这种人,命终最后一念心,必定随着烦恼恶毒的念去,堕落三恶道里,这是「无因无缘」的关系,不能往生西方。

 

以上是略提这三种人,临终的时候,有自力的因,无他力的缘;有他力的缘,无自力的因;不能得到自他二力,感应道交,因缘和合的缘故,所以不能往生西方。

 

问:行人临终的时候,因缘怎样才能够具足?能够往生西方呢?

 

答:如有一种大根机的人,平素的时候,真信、切愿、念佛,信愿既极真切,念佛功夫又极纯熟,临终的时候,不须旁人助念,他自然如平素一样的信愿念佛,无有丝毫的动相、静相、起相、止相、苦相、乐相、顺相、逆相,念念之心,安住阿弥陀佛洪名(如来果海实相正定)之中,《弥陀经》说:「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是也。(念心是自力能感的因,佛境是他力所感的缘。)这是因缘具足的关系。

 

又有一种寻常的行人,平素的时候,真信、切愿、念佛,功夫未能纯熟,到了临终的时候,那信愿求生西方的心,较平素还要过切,无论什么病苦,种种烦恼发现,他的求愿往生西方的心,始终不移,就是念佛难得提起,其家属人等都有知识,了解临终利害等事,皆无悲哀种种事情的障碍。加有善友们开导一切,和帮助念佛。那病人的心,念念依止着阿弥陀佛的洪名,到了命终最后念佛的那一念心(自力能感的因),随着所念的佛(他力所感的缘),往生西方。这是因缘具足的关系。

 

又有一种人,平素的时候,全不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事情;到了临终的时候,遇着善友开导,或说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的乐事,令病人心生欢喜欣求,又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众生的本愿功德,令病人心生正信,念佛求生西方。那病人听到,心生欢喜,信受念佛,决定求愿往生西方。眷属人等,皆听善友们指导,皆无悲哀哭泣种种的妨碍。此人命欲将终的时候,念念念(自力能感的因)佛(他力所感的缘),比儿子忆念慈母,还要恳切。命终即便蒙佛慈力接引往生西方,这是因缘具足的关系。

 

以上也是略提这三种人临终的时候,自力他力具足,自能感应道交,因缘和合往生西方。

 

问:平素完全未知信愿念佛的人,到了临终,遇着善友开导,此人听到以后,心生欢喜,信受、发愿、念佛求生西方,眷属人等,皆无悲哀哭泣种种的妨碍,加以帮助念佛,此人命终,也就能够往生西方。怎么有这样容易的事情呢?

 

答:噫!上边六节文中,辩论行人临终往生西方,容易和不容易的事情,说得很明白了,你怎样还有怀疑呢?要晓得,这种人平素未曾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此是因为不知的缘故。到了临终的时候,由善友开导,此人听到,心便生欢喜,这就是表现他宿世有善根了。与那平常普通一般的人比较,就大不相同了。又这信受念佛,发求生西方的愿心,这是因胜;善友开导和眷属人等,帮助念佛,这是缘强。又有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接引,这是因缘和合。行人命终,必定往生西方,还有什么可疑的呢?

 

问:我们每个人或要为自己的父母眷属等人,临终的时候,帮助念佛,送他往生西方。设使善友请不到,我们在家人,对于佛法的道理,未能了解;虽要开导他而开导的法子不晓得,助念的方法也不晓得。请问有什么讲解助念方法的经书,文字浅显些,容易看得懂,容易学习,让我们请来学习学习,岂不很好!

 

答:你们若是真实有心,欲行慈悲、孝顺、亲爱的大道,为着自己的父母眷属人等,永除生死等苦,往生西方清净庄严的佛国中去,常受快乐,乃至圆成佛道,普度众生者,只要依照本书内容各节的意义去切实执行,那么临终的人,必定即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眷属应该注意的各种事项〕

 

一、父母是我们每个人生身养育的大恩人,应当是要孝顺的;兄、弟、姐、妹、夫、妇,应当是要亲爱的;子、女、孙、媳,应当是要慈爱的。那么怎样是孝顺、是亲爱、是慈爱?怎样是不孝顺、不亲爱、不慈爱?对于这件事情,必须要彻底的认清。若是儱侗,那就必定会使这孝顺、亲爱、慈爱的心,变做大忤逆、大残酷的事情来。我们大家每个人欲免除这个危险,那么对于下面所讲的,必须要详细学习。

 

二、凡人到了临终的时候,是做人一世的最后了。我们做眷属的人,应当要尽这短短的时间,对着病人,真实表现孝顺、亲爱、慈爱的心。时时刻刻要好好的看护,不论什么的事情,一一都要随顺病人的意思,不能使病人心生一些烦恼。

 

三、凡人命欲临终时候,必定要向助念团请几位团员来帮助念佛。助念的团员,若是到自己家里来,我们全家的眷属人等,一切都要听他指导,丝毫不能违反。要晓得那助念团的团员是为了救度我亲属的神识,往生西方去的。所以我们全家眷属人等,个个都要作感恩想,要尽心招待他们。

 

假使助念的团员因事他往,或一时难以请到的话,那么就自家眷属人等,如法帮助念佛,也是一样。不过必须要依照这个助念的方法去实行,不能把这个方法改变一些,那就决定可以往生西方的。

 

并且要全家吃素,绝对禁止杀生,为病人修福。到了要人助念的时候,病人的疾病一定是很重的了,在这时候,就应该一心为病人念佛,助他往生西方。切不可一面又要人助念,一面又替病人打强心针、吃高丽参补药等等,这样就更增加病人的痛苦,阻碍他往生西方,这是最可痛心的。希望做眷属的人,要明白这一点,不要害自己的亲人。

 

四、凡人到了临终的时候,即是西方的圣道,和天上、人间、修罗的乐道,及畜生、饿鬼、地狱的苦道分判的时候。眷属人等,若是帮助病人念佛,那就是送他的神识往生西方的圣道去享受无量的妙乐。设使对着病人,悲哀啼哭或叫喊等,那就是推他的神识堕落畜生、饿鬼、地狱的三种苦道里,受永久的痛苦。要晓得做眷属的人,就是在这个地方分别清楚,是孝顺或不是孝顺,是亲爱或不是亲爱,是慈爱或不是慈爱了。

 

五、应当要相信佛经上所说,若是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三种恶道里去,那所受的痛苦,真是说不尽了,受苦的时间也是长远得了不得。地狱最苦,一日一夜,须受过一万次死,一万次生。饿鬼的苦,百千万劫的长远,连浆水的名字,也不能听到过,何况得食?畜生亦苦,抽肠破肚,供人口腹。(下略)

 

设使生到西方去,每日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做良好的朋友;眼所看见的,都是庄严的妙色;耳所听着的,尽是微妙的雅音,那快乐的事情,真是说不尽了。又都具足神通道力,要来度化我们大家的眷属,说要来就来,要去就去,都是如意自在的。并且一生就可以成佛。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详细的想一想,那西方有这样的无穷无尽的快乐,谁人不肯发心帮助自己的父母人等念佛送往生西方受享快乐呀!那畜生、饿鬼、地狱有这样的无量无边的苦恼,谁人肯用毒心对着自己的父母人等,悲哀啼哭推落堕入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里去受苦呢?我们每个人都要晓得,凡人临终的时候,或生西方,或堕落畜生、饿鬼、地狱,这个责任,大半是在做眷属的人身上。

 

六、凡病人在平时已有念佛求生西方的愿心的,那就最好了。若是没有信心或不晓得念佛求生西方者,我们做眷属的人,应当对病人讲明白:「做人是没有永久做人的,有六道轮回生死的。地狱三途是苦得很,也最容易堕落。再说西方最最快乐,西方极乐世界里,是没有地狱三途的,也没有六道轮回生死的。西方的人民,是由莲花里头生出来的。所坐的莲花,又柔软、又香洁、又大朵、又好看、又光明。西方的人民,所住的都是珍珠宝贝的楼阁,又高大、又美丽。西方的人民,要想吃什么最好的东西,就有什么最好的东西来。要想穿什么最好的衣服,就有什么最好的衣服到。西方人民所受的快乐,真是说不完了。你若发心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切愿要求生西方去,那么到了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手执大朵的莲花,就来到你的面前,迎接你往生西方去。生到西方,那就了不得的快乐。你肯发心念佛,决定能往生西方的。」

 

做眷属的人,这样的每日对病人说三次。说的方法,不可急躁,须要平平和和的劝导。要晓得病人的心,是最容易动恼的,也很怕烦恼的,如病人已经相信了,就不可再劝导。以后就只专门劝他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就是了。

 

七、凡病人如有家务或其他要事,平日未能向眷属说明者,眷属人等,必须在病人心识清明,会讲话以前,先问个明白。如病人心识昏迷,不会讲话,或早已问过了的,那就不可再对病人说着家务世情的事,免得坏乱病人的正念(正念就是佛念)。

 

病人的心识,若是清明者,做眷属的人,应对病人说道:「某某啊!家庭一切的事情,我等都会担当的,你一切不用顾虑,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这样的话,只可说一次,以后单单警策他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同时自己用手指,指示西方的方向,对着病人说:「西方就是在你的面前,你一心念佛,作自己往生西方想。」做眷属的人,每日这样的对病人警策几次。设使病人的心识昏迷以后,那就不要警策了,就只专门高声帮助念佛。

 

八、如有亲戚朋友,来探望病人,做眷属的人,先请客人到别的房间去招待,并对客人说明:「凡人临终是最重要的事情。」再说:「帮助病人念佛,是有大利益的。若对着病人悲哀哭泣,是大妨碍的。」这样对他说过,一方面免得客人心生疑惑,二方面免得在病人面前,悲叹懊恼,妨碍正念。还要相劝客人帮助病人念佛,往生西方,这样那就真正是有大感情了。

 

九、如有病人,业障现前,不喜人替他念佛,讨厌人念佛,听见人家念佛,心里就难过;或者看见冤魂前来索命等事。这些都是他的业障现前,阻碍往生。为眷属的人要诚恳地在佛前替他念佛忏悔,令他业障消除,往生净土。

 

如去年有一位居士,他的母亲生病将死,他就请了助念团到家里替母亲念佛。他的母亲听见人家念佛,心里反觉得难过起来,叫助念团员不要念。当时,那位居士的皈依师父,知道这是业障现前,就替他的母亲念了几卷《地藏经》,那位居士也很恳切的在佛前替母亲忏悔。然后,再替他的母亲念佛,他的母亲就觉得欢喜了,结果,还是往生西方了。

 

上面讲念《地藏经》可以消除业障,假使不能念《地藏经》,就是念「地藏菩萨」名号,也是可以的。

 

还有一位居士,他的父亲生病将死,看见一个女人和一条狗向他要命,那位居士就替他父亲念佛忏悔,女人和狗就看不见了。后来他的父亲又看见二位僧人。那二位僧人对他父亲说:「你前世曾阻止我们往生,所以现在我们也要阻止你往生。」

 

那位居士就再替他父亲念佛忏悔,并且祷告那二位僧人,让他父亲往生西方。他的父亲如能往生西方,将来决定会来帮助二位僧人一同往生西方,以谢过去阻止往生的错误。于是二位僧人也就看不见了。最后,他的父亲又看见一位老僧,对他说:「你的冤业已经消除,再过三七,就可以往生了,你的位次是第五级。」并且说:「所谓三七,你的儿子是知道的。」

 

大家以为三七是二十一天,助念了这许多天,已是很累的了,现在还要继续二十一天,大家觉得很困难。原来只过了二十一个钟点,他的父亲就往生了,第五级大概是中品中生。照此看来,为眷属的,替病人念佛忏悔,或者诵《地藏经》或地藏名号等,对于病人,是有很大的利益的。

 

十、凡病人将欲断气的时候,助念的人众若是多的,眷属人等,都向佛前,或跪念、或拜念,至诚恳切,求佛慈悲,接引亡人神识往生西方;助念的人众若是少的,眷属人等就近病人身边帮助念佛,不过勿在病人面前相对看着。要晓得,在这个时候,亲属相见,难免不生悲哀、情爱的心念,妨碍正念。

 

最宜或坐左右、或坐后面。那念佛的声音,切不可悲哀,如啼哭相似,若是这样的话,病人听到,心里必定会生起悲哀爱恋的念头,若有这样的心念,就要失却正念。正念若失,西方就无由得生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做眷属的人,必须要特别谨慎,特别注意,绝对禁止悲哀,但宜高声念佛,一句一句念得分分明明,一字一字念得清清楚楚。在念佛的时候,心里兼想求佛慈力,加护亡人,身心安乐,正念分明,速得往生西方。

 

十一、凡亡人断气以后,身体尚未全部冷透以前,在这一个阶段中间,我们做眷属的人,须要更加注意,止息悲哀,发心高声帮助念佛。同时还要时时刻刻顾到亡人的面上、或身上,不可被苍蝇蚊虫停着。要晓得亡人气虽断了,身体若是还有一些的热气未曾冷透,那神识还没有完全离开身体,若是有物触着亡人的身体,亡人就知觉痛苦。

 

有些人直想要常去探探亡人的身体,热气在什么地方,这是对于亡人只有大害,无有少利的。若是过了十多点钟以后,如要探亡人热气冷透未冷透,也要请有相当知识的人,轻轻慢慢的去探。在这个时候,对于做眷属的人,必定都要听那助念的团员指导,免得错害亡人。如无助念的团员指导,那就必定要依照助念的方法,去实行了。

 

至于助念团员,也要听领导人的指导,不可随便探摸亡人的身体。切切不可听那世俗上那些无根据的迷信说法,他们说:「凡是人死了,要趁身体尚热,骨节柔软,好换衣服。」又说:「人若死了,不早搬铺,会欠眠床债的。」又说:「须要哭的,若是不哭,那个凶星是退不去的。」这种迷信的说法,相传下来,被他们所害者,有无量无边的亡人,冤枉受大苦恼,堕落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里去。

 

古时候有一位阿耆达王,平生信奉佛法,兴造塔寺,功德巍巍,到了命终正当断气的时候,服侍他的侍官,因为多日没有睡眠的缘故,手中的扇掉下来堕在他的面上,那时他就觉得痛苦,即生嗔心,命终的时候,神识就随着这嗔心,去投入蛇身做蛇了。好得这位阿耆达王平生有信敬佛法,兴造塔寺的功德的缘故,后遇僧人,对他说法,这蛇因为听佛法功德的缘故,三日后死,即脱蛇身,神识升生天上。

 

又古时有夫妇二人,很是亲爱,平生同信佛法,奉持斋戒。一日夫君死时,那个妇人悲哀啼哭。他夫君身体虽死,神识尚未离体,听到自己妇人悲哀的音声,心生情爱的念头,于是神识就随着这一念的情爱,投入妇人身上,做鼻孔中的虫了。那妇人为夫君死,涕泪悲泣。那时由鼻孔中堕下一条虫,妇人欲以脚踏虫,一僧人唤曰:「休伤你的夫君。」那妇人惊问缘故,那僧人说:「你夫君平生奉持斋戒应当升天,因为你悲哀啼哭的缘故,你夫君听到,心生爱念,神识就随着这爱念,投入你身上,做鼻孔中的虫。」那妇人自悔,求僧人对虫说法,那虫由于听佛法的缘故,便脱虫身,神识也生天上。

 

这两个故事,都是经上所说的,皆有根据。那世俗上这套虚传的迷信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大家决定要廓清这些迷信的说法,免得后来的亡人,再会冤枉受大苦恼,冤枉堕落畜生、饿鬼、地狱里去。

 

所以在亡人断气以后,身体还未全部冷透以前,我们做眷属的人,必定要断除哭声、和制止触探亡人身体,免得贻害亡人,不能往生西方。总而言之,一切均应听从助念团员的指导,如无助念团员的指导,我们眷属人等须要慢慢轻轻的谨慎探其身体,等到全部冷透以后,再预备沐浴换衣。(沐浴更衣的方法,在下边沐浴更衣文中再会说明。)

 

〔助念问答〕

 

问:助念,二个字是什么意义?

 

答:「助」,就是帮助,「念」是正念。并拢来讲,就是帮助临终的人,正念念念现前的意思。

 

问:什么叫做「正念」?

 

答:「正念」又叫做「净念」,这个正念和净念,同是念佛的心念。因为念佛的心念,是成佛的正因,所以叫做正念。又念佛的心念,不与六尘相对,其心清净的缘故,所以叫做净念。这个净念,也是往生净土的净因。对于这个正念的意义,大略就是这样。

 

问:临终的人为什么缘故要旁人助念呢?

 

答:凡人到了临终的关头,那是四大分离,诸苦交集的时候,手忙脚乱,譬如螃蟹落在滚汤里头一样的痛苦。平时念佛的功夫若未纯熟,到了这个时候,谁人不要旁人帮助呢?平时就有六分七分的念佛功夫,到了这个时候,也难作二分三分用了。何况平时全未有念佛功夫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可以不要旁人帮助吗?要晓得凡人临终的时候,自己一丝一毫难得做主的。完全是依靠旁人,帮助他念佛,替他帮忙做主的。

 

问:病人既然死了,仍还帮助他念佛有什么作用呢?

 

答:因为病人刚刚断气,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他的神识还未完全离开身体,他的后世善恶得生处所尚未决定,在这个时候帮助他念佛,有最大殊胜的妙用。

 

要晓得凡人到了临死的时候,即是圣道、善道、恶道的分路。我们做人生生世世以来,所造的善业和恶业,有无量无边的多,心里所发现出来的善善恶恶的念头,相续不断。多数的都是恶的心念,那善的心念是很少的。

 

凡人在临死的时候,最后一念的心若是恶,那时恶心里就发现地狱、饿鬼、畜生的恶境来,命终这一念心,就随着这些恶境去投生恶道;最后一念的心若是善,那时善心里就发现天上、人间的善境来,命终这一念心,就随着这些善境里去,投生善道。最后一念的心若是念佛,愿求往生西方,那时念佛愿生的心里,就发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前来接引,命终这一念心,就随着阿弥陀佛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圣道。

 

要晓得凡人临死的时候,帮助他念佛的道理,就是为着临死的人最后一念的心要念佛。最后一念心若会念佛,阿弥陀佛就在死的人自己念佛心里,现前接引。那死的人,就是在自己念佛的心里随佛往生西方。生到西方,这娑婆世界的生死就永断了,那就永久快乐无量了。帮助临死的人念佛,有这样的最大殊胜的妙用。

 

〔临终一念往生西方说〕

 

问:西方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土这样远,念佛的人临终一念的心,怎样就会生得到呢?

 

答:念佛的人临终一念的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融合的缘故。

 

一种是佛力,就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四十八个大愿心,摄受信愿念佛的众生,往生西方的佛力不可思议。

 

一种是心力,就是我们众生各人现前这一念的心。

 

对于这一念心有三义:

 

(一)是心体。这一念心的本体,与诸佛是相同的,没有丝毫的差别。不过诸佛是常悟不迷,背尘合觉,那心清净,具足无量功德智慧。我们各人是常迷不悟,背觉合尘,这心秽染,具足无量烦恼惑业。设使我们各人若能发心念阿弥陀佛,正当念佛的时候,当下就是返迷归悟,背尘合觉了。那无量的烦恼惑业就全净,那无量功德智慧就全显,这个念佛的心当体就同诸佛一样了。所以古德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圣人与凡夫同一心体,诸佛和众生共一心源的缘故。念佛成佛,比如煮米作饭,这是当然的事情。

 

(二)是心量。这一念心量,广大无边。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是说心量是广大无边的。怎样的广大呢?经中说:太虚里头,有不可说的佛剎微尘数的世界种,中央有一个世界种,名叫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这个世界种有二十层世界,我们所住的这个娑婆世界和十万亿国土外的极乐世界,同在这个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的第十三层里。那么一个世界种就有这样的大了,何况有佛剎微尘数的世界种呢?这许许多多的世界种,尚是在太虚里,那太虚尚是在我们各人一念的心量里,这可见我们各人一念的心量,实在是广大无边,所以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大家若能了解自己这一念的心量,这样的广大无边,那么就对于念佛的人,临终一念的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然不会疑心了。

 

(三)是心具。这一念的心,具足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的十种法界,而这十种法界,又是这一念的心所造成功的。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若是造十恶业,那就是造畜生、饿鬼、地狱的三恶道了。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若是造十善业,那就是造天、人、修罗的三善道了。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若念阿弥陀佛,那就是造佛了。经上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换一句话来说,是心若作众生,是心就是众生了。所以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若是念佛,就是作佛了。这念佛的心,当体就是佛了。要晓得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本来具足佛的功德智慧,一念的心若是念佛,就是佛了。这是心具、心造的道理。假使大家每个人都能了解这种意义,那么对于念佛就能成佛的道理,自然不会不信了。

 

以上的心体、心量、心具,说起来虽是有三种道理,其实是整个不可分离的。我们大家每个人自己这一念的心,有这样的无穷无尽的大妙用的缘故,所以才说众生心力不可思议。

 

一种是法力,就是信愿念佛感应道交的法力不可思议。凡真信、切愿、至诚念阿弥陀佛的洪名,那佛力、法力、众生心力,这三种不可思议的力,统统融合在一句阿弥陀佛的洪名里头了。因为有这三种不可思议的力,融合于一念的缘故,所以临终一念的心,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古人说:「会三力于同时,收成功于一念。」就是这种道理了。

 

〔助念人应该了解的几点〕

 

一、发心帮助他人念佛往生西方,就是替代如来担任度化众生了生脱死的一大责任。我们执行这个救度众生的大事业,必定要切实认真行事,切切不可敷衍了事,错误他人了脱生死的大事因缘。谨慎!谨慎!

 

二、凡到病人家里来助念,先须召集亲属,说明凡人临终,乃超升和堕落的最要关头,这个责任是在你全家亲属的身上,你们做家眷的人,若要使病人超升,不致堕落者,必须一一都要听从我们助念的指导,一点不可违反,那就保证临终的人,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三、助念的人到了病人房里,对病人的态度要诚恳,说话要平和,病人听到见到,心里就不会怀疑了。先要赞美病人平素的善行,使令病人心生欢喜;其次再说种种善巧的法子,使令病人心生安乐和生起求生西方的正信。助念的人看见病人,应该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属想。要晓得在这生,虽然不是真实亲属,或一生、二生、三生前,也许做过亲属,不能全说没有。助念的人,若能将病人当作自己亲属想,那帮助念佛的心,就比较亲切得多了。

 

四、病房里头,除对病人讲开示外,其余一切的人、一切的话,不准对病人接谈,也不准在病房里闲谈杂话,免得病人听到分心,忘失正念。如有亲戚邻居,欲来探望病人者,助念的人,须要问他:「你来是不是为帮助病人念佛?」若是的话,便须听助念的人指导,免得发生妨碍;若不是来为帮助念佛的,那就随时对眷属说明,领客人到别的处所去招待,免得病人相见,发生情念,妨碍正念。这是助念人的责任所在,不可怕难为情的。若是为面子人情的缘故,妨碍病人忘失正念,不得往生者,那就是违反我佛度生的本怀,也不合于助念的宗旨了。

 

五、念佛或六字四字,或紧慢高低,必定先要问过病人自己的欢喜。如病人不会开口讲话,那么念佛不可太紧,若紧,就听不清楚。也不可太慢,若慢,就气促接不上,尚且会容易昏沈。也不可太高,若高,助念的人,自己难能持久。也不可太低,若低,听不分明。所以念佛最宜不紧不慢,不高不低,句句分明,字字清爽,使病人句句入耳,字字经心,这样的念佛,真正是为助念。切切不可随自己的意思,紧的紧、慢的慢、高的高、低的低,若是这样的念佛,虽是助念,那病人难得利益。

 

要晓得助念是因为病人临终的时候,元气衰极,自己念佛提不起的缘故,全靠他人把这句阿弥陀佛的洪名,念得分明清楚,使病人的心,念念归入这句阿弥陀佛的洪名上来。常常要关照一切的事情,不使动摇病人的心念。使病人的正念,念念继续,命终最后一念的心,随着所念的佛,往生西方。这是我们助念的人,达到替代如来担任度化众生,了脱生死的责任的真实目的了。

 

六、或助念经过几多的时间,病人忽然精神发旺过前,也能说话或叹息,以及身体活动,种种情形,那么助念的人,须要注意,切不可作好起来看。病人如有这种情形发现的时候,不过二小时就会断气。比如一盏油灯,油慢慢的尽,那灯光也慢慢的暗,到了油尽完的时候,那灯光忽然发亮,顷刻就灭了。凡病人将欲断气的时候,多有这类的情形。往往听说:「助念多日了,病人忽然精神发旺,也能说话、叹息、种种情形。那助念的人,没有相当的经验和见识,当做病人好起来看,就停止助念了,未过二小时,那病人即断气。」所以对于这种境界,我们助念的人,须要认识的。

 

七、助念人到时,若遇病人的气刚刚断了,或气断已过一、二、三个小时,如有这样的情形,助念的人,切不可作没要紧看。要晓得这个时候,是最大紧要的关头,最好先要高声开导过一次,然后才助念。因为病人断气后,无论亲属有无哭号,他的心一定是恼乱的。若是高声的开导,亡人的心,即能知觉。

 

由知觉开导故:一者,亡人的心即有所(佛号声相分明)归依,当下恼乱成为正定。二者,也知发愿求生西方(心知喜听佛号即是愿生西方)。

 

开导宜高声,言语要简明,说道:「某某人!你过去所有的善事、恶事,统统不可想着它;家中子孙财产,统统尽放下,一丝一毫不可挂恋,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我们大家帮助你念佛,你的心专门听大家念佛。念念靠定这句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去!你的心专门听大家念佛,念念靠定这句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去!(从你的心到求生西方去止,必定要唤二次)」已开导过后,随即开始助念。

 

在这个时候助念,须要高声,专念四字佛号。如亡人平素有信愿求生西方的心,定能得生西方的。如平素无信愿求生西方的心者,那么临终时,听到佛号的功德也不可思议。《地藏经》说:「临命终的人,听到一佛名号,消灭五无间大地狱的重罪。」所以临终帮助他人念佛的功德,真是了不得的大呀!

 

〔助念人的最胜因果〕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们若能发心帮助他人念佛往生西方,那么将来我们自己到了临终的时候,自然也会有发心的人来帮助我们念佛往生西方。

 

他人因为我帮助他念佛得生西方的缘故,将来他决定会从西方侍阿弥陀佛同来接引,用神力加护我们,令我们不失正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还有,我们常常帮助别人念佛往生西方,对于临终的利害关系,知道得一定最详细清楚。将来到了自己临终的时候,就必定能运用过去的经验,令一切如法,可以没有一切不如法的事情发生,就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要晓得,如来所以出世,就是为了要度脱一切众生,令各各成佛。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便是为了这件事;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为了这件事。

 

一切通途教理,是仗自力修行的,必须行人完全断除烦恼,方能出离生死,是难行的法门。净土法门,是仗阿弥陀佛的愿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断烦恼,便出生死,一生之中,圆成佛道,是易行的法门。

 

我们现在帮助人念佛往生西方,是代替如来荷担了度脱众生的责任。令得到我们助念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易行的法门,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很快地出离生死,圆成佛道,是一种最大的功德。这种最大的功德,便是我们成佛的因;将来我们自己,便可以仗了这种功德,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出离生死,圆成佛道。用成佛的因,感成佛的果,这是一定的道理。

 

〔关于病房里面的清洁问题〕

 

病人房间里头,应扫除清洁,凡一切杂物可以搬动的最好都要搬空,一方面免得动摇妨碍病人,二方面免得助念人出入不便。

 

病人的心识若是清醒的,必定要面向西方,常常指导病人,心作往生西方想,卧也要教他右胁吉祥卧。设使病人为病苦所逼,心不安定,那么就要变通了。如病人自己觉得要怎样才能令心安定,怎样才能令正念容易提起,那就都要随顺病人自己的心意了。

 

病人床前,必定要设立西方三圣佛像,或单尊阿弥陀佛像,佛像前须要供养香花等品,佛像须要向着病人的面,使病人心生敬仰。

 

设使病人有大小便秽者,随即教亲属换洗清洁。病人若到了快要断气的时候,身上如有大小便秽者,那就不可换洗了。只管发心帮助念佛,即使有秽气者,助念人要晓得「助念」是担任如来救度众生出离生死的责任,岂能为这些秽气的缘故,就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吗?

 

何况我们每个人临命终时,这个分段生死的身体,谁能保得都没有便秽呢?若是这样的一想,这个心自然不会顾虑秽气了。对于病人身上的便秽,必定要等到气断全身冷透以后,方可换洗。床前所供佛像不可秽气亵渎,但是为了照顾快要断气的病人的正念,就是有秽气,也不可以去换洗,恐误病人往生大事。这时的不换洗,是不得已的,虽有秽气亵渎,是没有罪过的。

 

〔破除疑障〕

 

病人的病势若是重者,要警策病人:「还有什么事情挂碍没有?」设使有事情碍在心里,须要趁病人还会讲话以前,早点把它破除,免得障碍往生西方。如病人都没有什么事情挂碍着,那么问过一次,以后不可再问,免得病人分心,忘失正念。注意!注意!

 

病人若是疑心说:「自己发心念佛,时间并不长远,又怕罪业很重,西方不晓得会生不会生?」那么助念人就要对他说道:「发心念佛,早迟是不妨的。最要紧的从你发心起到临终不退为准。就是你到了临终的时候,受善友开导以后,才晓得发心念佛,也是好的。

 

佛经上说:「在平时罪业造过很多又很重的人,到了临终,受善友开导过以后,才晓得发心念佛,也可以生西方。」又佛经上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消除八十亿大劫生死的重罪。」所以发心念佛并不长远,或罪业很重,统统不要疑心,只要你一心念佛,决志愿求往生西方,到了命终,必定亲见阿弥陀佛前来接引,往生西方无疑。

 

如病人有爱恋眷属和财产的念头,那么助念的人,就要对他说道:「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是苦楚得很,老了也苦,病起也苦,临死也苦,那种苦楚,真是讲不尽的。西方极乐世界上的人是快乐得很,永久不会老、不会病、不会死,那些快乐,真是讲不尽的。你要求生西方,又要度你这些眷属也生西方去,同受快乐。你的这些爱恋眷属和财产的念头,是会阻碍你往生西方的,要赶快统统放下,一心念佛,让自己先生到西方。若是生到西方,那就有种种的神通道力了,乘愿再来度你这些眷属人等,个个同生西方去,同做弥陀的法属,永久同受快乐了。从今以后,再若有心想到眷属或财产者,那么你就应该重责自己说:『这个世界有这样的苦楚,那西方有这样的快乐,我为什么缘故,还要这样的颠倒,爱恋眷属财产,障碍自己不能往生西方,又错误了生生世世的眷属,没有人得度。』若是这样的一想,以后就能一心的念佛,求生西方了。」

 

凡病人若是疑心说:「自己念佛,怎么见不到佛?」又疑心:「自己到了命终,不晓得阿弥陀佛会来不会来?」那么助念的人就要对病人说道:「凡现在已得见佛或没有见佛,都没有关系。设使现在还没有见佛,到了临终必定会得见佛的,最要紧的,就是你自己这句阿弥陀佛,念念要现前为准。到了临终的时候,那阿弥陀佛自然在你念佛的心中,显现接引你,你也是在念佛的心中,随佛往生西方。你要留心念佛,切切不可再生疑心,设使疑心一生,你的心就与阿弥陀佛的心阻隔了,障碍自己不得往生西方。你若不生疑心,一心念佛,你的心就与阿弥陀佛的心感应道交,必定往生西方,一丝一毫不要疑心。当知行人临终见佛现前接引的时候,是有早有迟的。早的或在一二日前见,或数小时前见,乃至数刻钟、数分钟前见不等;若迟的要在行人将断命根最后一剎那,(神识当离体的时候)佛才应念现前(感应道交),佛现前时,即是行人见佛往生西方的时候。」

 

凡病人在夜间或日间,或在念佛定中,或在梦中,如有见到什么恶形,或听到什么恶声,心生惊怕,妨碍正念,那么助念的人就要对病人说道:「这些恶形恶声,都是多世以来被你所杀害的怨家。他们晓得你发心念佛,决定会生西方,所以特地现这种种凶恶的境界来,使你心生害怕,障碍你不能念佛往生西方。你的心都不要惊怕他,不要看他,不要听他,专心注意这句阿弥陀佛,念念恳切至诚,不可有一念间断。那种魔鬼怨债,就没有处所依立了,自然就消灭了。」

 

「如有看见自己家里亡故的眷属,如祖公祖婆,或父母等人来接引你去者,要晓得这些祖公祖婆、父、母等人,都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里的鬼神变化起来,骗你去到地狱三恶道里受苦。你都不要理他,只管自己这句阿弥陀佛,念念不可停歇,那鬼神所变化的父母等人,自然就会没有了。或有看见什么天人或神人来接引你去生天或做神,你切切要谨慎,你的心念,丝毫不可被他动摇,就只西方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来接引你,那么你才去得。要晓得阿弥陀佛亦是由你自己念佛的心所感的,你的心若是念念念佛,那西方阿弥陀佛,就在你自己念佛的清净心中显现接引你,而你亦是在自己念佛的清净心中随着佛往生西方。注意!注意!」

 

〔临终开示〕

 

你要晓得这个世界,无论什么人,病苦和死亡二件事情,都是免不了的,你若是有了病苦,你的心不可顾虑病苦,要专心注意念阿弥陀佛,念念作自己随着念佛的音声,往生西方想。那么病苦当下就轻得大半了。

 

我们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不论什么事情,都要一概放下,心里清清净净,就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历历明明,念念执持这一句阿弥陀佛,任或三日、五日、七日往生都好,我只有这个念佛求生西方的念头,始终不移。你若能依我这样说,那就保证你决定往生西方。

 

切切不可与一种无知识的人相似,到了临终的时候,有了病苦,就叫爷叫娘,祈求天仙、神、鬼保佑,这是大大的错误。要晓得我们念佛的人临终,无论有病苦无病苦,总要求阿弥陀佛慈悲,早来接引。那天、仙、神鬼,自己尚在六道中轮回生死,有什么力量来救拔你,出离生死呢?就只阿弥陀佛慈悲,有四十八大愿和种种的神通道力,才能救度你,永久出离生死苦轮。

 

你如有求天、仙、神鬼保佑的思想,赶快放下了,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如果你的寿命未应尽,念佛决定会消除你的业障,病也好得快。若是寿命应尽,你亦决定会生西方。设使你只求病好,不愿求生西方,那么你的寿命若是应当尽,西方也不会生了。或如寿命未应当尽,你的病一时亦难得好,非但难好,还会增加病苦。

 

你要晓得,我们大家住在这个世界做人,有多么的苦恼呢!若是生到西方去,是多么的快乐呢!设使你有求天、仙、神鬼保佑的心,那么你就有怕死的心,如有怕死的心,你的心就与阿弥陀佛的本愿心隔开了,西方就不会生了,那就永久在这个生死苦海里头,没有出离的时期了。

 

你若有怕死的心,须要重责自己,我是为发心念佛,决志求生西方的,怎样会生这种怕死的心,障碍自己不得往生西方呢?以后就恳恳切切的一心念佛,求佛慈悲早来接引。

 

要晓得临终的时候发现病苦,这是你自己多世以来的恶业所感,或多世以来被你杀害的怨家,齐来讨债,所以发现这种种的病苦,使你心生烦恼,障碍你不能念佛往生。你若是明白这个意思,那么你的心就不会被这种烦恼所转,能够更加至诚恳切的念佛,念念不放松,全心依靠这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临终病苦释疑〕

 

念佛的人到了临终的时候,若有重大病苦发现,切切不要疑心,也不要惊怕。当初唐玄奘法师,临终也有大病苦,何况我们大家是具缚的凡夫,怎能没有病苦啊!要晓得这些病苦,是你的前世恶业所感,你若没有念佛,这些恶业就会感招后世地狱的重报了。好得你有大善根,晓得念佛,那么这些恶业就会靠着阿弥陀佛慈悲的力量加护,把你后世地狱的重报,转做现在这些病苦的轻报了。

 

病苦是暂时的,这些病苦受过,马上就往生西方,你尽力量把这句阿弥陀佛提起,念念要靠定这句阿弥陀佛,切切不可有一念被病苦夺去。你要晓得,这个时候,是你后世托生或西方或地狱的分路,你的心,若是随着病苦烦恼去,就是托生地狱了,你的心,若是随着「阿弥陀佛」佛号去,就是往生西方。谨慎!谨慎!

 

你的元气若是短促,四字阿弥陀佛提不起,那就念一个佛字也可以,你的心念念随着这个佛字,作自己往生西方想。如果真为重大病苦逼迫的缘故,连这个佛字亦提不起,那你的心就想自己的面前,真真实实,的的确确,有阿弥陀佛慈悲垂手接引我,你的心,念念作自己往生西方想,命终必定随你愿生的心念,往生西方。」

 

古德说道:「临终不能观及念,但作生意知有佛,是人命终得往生,法皷经中如是说。」

 

凡在平时修观想,观像念佛的人,没有得到三昧的功夫;凡修持名念佛的人,没有得到一心不乱的功夫。一旦到了临终的时候,为着病苦逼迫,身心不能安定,以及种种的障碍,观想、观像都观不起,持名又提不起。若能想自己的面前真真实实,有阿弥陀佛慈悲垂手接引,念念作自己往生西方想,最后一念有愿生的心,就随这一念愿生的心念,往生西方。这是我佛世尊在《法皷经》中金口诚言,亲自宣说的。

 

〔助念的方法〕

 

对于助念的事情,先要看病人的病势怎样?如果是慢的、轻的,那就起头念「莲池赞」一遍,《阿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最好二十一遍),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八句,接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念数十句,再转念「阿弥陀佛」四字洪名。

 

如果病势是紧的、重的,那就直接由「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念起。所用的法器,只可用引磬,木鱼声太浊,不可以用。

 

助念的人,白天分做二班,夜里分做三班,每班的人数,最少二人以上,限定一点钟换班。念佛的方法,白天头班出声念,二班默念,念一点钟;二班出声念,头班默念,也念一点钟,这样轮流换班。夜里,头班出声念,二班,三班默念或养息,念一点钟;二班出声念,头班、三班默念或养息,念一点钟;三班出声念,头班、二班默念或养息,也念一点钟。这样轮流换班,那就无论三日、五日、七日、半月、一月,可以持久。凡轮流班次,从第一班起,二班、三班顺下,凡班数完毕,再从第一班起,如是终而复始,日夜佛音相续。每日三顿吃饭,皆由下一班的人换班。若吃饭后,接班的时候未到,须要换班睡眠休养,以恢复精神。

 

助念时,必定先要对病人说道:「你若会跟大家念佛,那么你就跟大家同念,你若是元气衰弱,不能跟随,那么你就留心注意听大家念佛,也是一样的。不过你的耳朵必定要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听得清清楚楚,你的心里也要一句一句,一字一字,记得清清楚楚,你全心全意归入阿弥陀佛名号的音声里来。」这样说过以后,就开始助念。如或病人有时昏沈,如睡眠相似,不晓得听的样子,那值班助念的人,必定要用引磬,靠近病人的耳边,敲一下,或多下,同时佛声也要提高几声,使令病人的心,念念不会昏迷。

 

凡病人到将要断气的时候,对于助念的人众若是多,眷属人等最好都向佛前,或跪念,或拜念,同时每个人的心里,作阿弥陀佛,放大光明,接引亡人,亡人在佛光中央,合掌往生西方想。到了这个时候,全体助念的人,要分作二班,每班轮流念半点钟,从这个时候起,必定都要高声念佛。念到气断以后三点钟,再如前一样的轮流继续,高声助念。

 

病人将欲断气,尚未断气的时候,值班助念的人,须要留心注意。凡病人的面颜上有出汗,或面现忧相,头手身脚不定,这是病苦的现象。

 

或如睡眠一样,不觉不知。若有这样的种种情形发现,那病人在平时,对于念佛的功夫,若是寻常的,在这个时候,正念是难能作主了。那么助念的人,应要靠近病人高声的警策说:「某某人!西方就是在你面前,阿弥陀佛尽力提起,决定生西方去!某某人!西方就是在你面前,阿弥陀佛尽力提起,决定生西方去!」这样的连唤二次,再看病人的唇和形容,若是如前一样的不动,那就如前再唤一次,(如病人的见解深的,那就唤西方是在阿弥陀佛名号里)最多不过三次,以后就只高声念佛。

 

凡亡人断气以后,身体未冷透以前,在这个阶段中间,值班助念的人,须要特别注意,绝对制止探摸亡人的身体,和眷属人等哭声,只有大家每个人发心提高音声念佛。须要经过一日一夜,方可请有相当知识和经验的人,轻轻慢慢探摸亡人身体,直到全部冷透以后,助念方可停止。即向佛前,代亡人回向,往生西方。

 

若未全部冷透,那就再一日、二日、三日,大家须要发心继续,高声助念。大家每个人都要晓得,替代如来救度众生了脱生死,就在这个时候。切切不可为着这些短短的时间的辛苦,失误了亡人神识,不能往生西方。我们大家每个人必定都要发心,高声念佛,念到亡人全身冷透以后,才能停止助念,这样的助念,是真正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实际的表现。

 

〔沐浴更衣的时间〕

 

亡人的身体,全部冷透以后,再停二点钟,才可以浴身换衣。如弯节的地方,若是硬了,可将热水用旧布打湿,搭在弯节的地方,过了几分钟,就会转软的。眼睛若是不合,亦以热水用旧布打湿,盖在两眼的地方,过了几分钟,也会合拢来的。

 

对于亡人穿衣服的事情,最好是平常所穿的衣服,给他穿去,殓衣不必过多过好。要晓得爱亡人,最好是令他往生西方,得大安乐。唯有能令亡人往生西方,才真正可以算得是孝顺、是亲爱、是慈爱。若只求面子好看,只要别人称赞,光是在门面上装点,一定要厚殓、厚葬、大发丧事,全不顾亡人本身的真实利益,这是大大的错误。

 

〔荐亡的最好办法〕

 

亡人生西方以后,对于荐亡等事,须以念佛吃素为主(切戒酒肉鱼荤)。若是要为着功德大,用场省,最好请几位僧尼来帮助念佛。日数的多少,又看自己经济情况怎样来决定。

 

对于念佛荐亡,最好家属人等多多参加,因为家属有情爱的关系,念佛比较他人会亲切些。念佛无论出家的僧人,或在家的俗人,若有恳切至诚的心,功德就大。

 

凡每日念佛功德,于灵前代亡人回向往生西方。那亡人若是已生西方,亦能增高莲花的品位;如未往生,也能仗此念佛功德力量的缘故,亦得往生西方。

 

世俗上的人,大多数都把诵经、拜忏、焰口等视为奇特,念佛作寻常,这些都是不懂佛理的人,观经上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除八十亿(八百万)大劫生死的重罪。」谁人敢说念佛是寻常呢?

 

又《观经》「下品上生」文中说:「听到十二部经首题的名字,消除一千劫极重恶业,念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消除五百万大劫生死的罪。」又说:「但能听到阿弥陀佛的名,除无量大劫生死的罪。」这在经中有根据、有证明的,不是空说的,这样对比起来,就可晓得念佛的功德最大了。

 

凡是诵经、拜忏、焰口等种种法事,若有至诚的心,功德也是很大的。可惜现在的人,至诚的心很少,印光祖师说:「现在的僧人,多是敷衍了事,不能如法,只求场面好看,徒作虚套。设使专门念佛,则人人都会念,功德又广大,又切实。如将念佛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同生西方,则功德就更加广大得多了,对于亡人所得的利益,也更广大得多了。」

 

亡人生西方以后,眷属人等,在四十九日以内,应该吃素念佛,净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及不食五辛),则生存者和亡故者,两者皆悉得大大的利益了。

 

〔关于中阴的问答〕

 

问:凡人死了以后,那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做种种功德回向给亡故的人,是什么意思?

 

答:亡故的人如果是的确已生西方,那家属在四十九天内吃素念佛做功德给亡人:一方面能增高他莲花的品位;二方面家属每个人得福无量。设使没有往生西方,那么虽然死了,尚未决定就去投生,入于中阴时期。此时家属为他念佛,做种种功德,开发他的净土善根,使他在中阴期中,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只要家属和他具足净土三资粮,定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问:中阴是什么意义?

 

答:一个人死了,他的神识脱出以后,尚未投生以前,比如人从这个房间走出,那个房间没有进入,尚是在中间,这是中阴的意义。念佛的人死了当下往生西方,或善人直生天,恶人直堕无间地狱,这几种人是不经过中阴的。普通的人,既非极恶,又非极善,都要经过中阴的时期。中阴受生,疾则一弹指顷,即向善恶六道中去;迟则或至七七日,并过七七日不等。

 

问:凡人既然死了以后,为什么不能就去投生,再又入中阴,经过四十九日,才去投生,这是什么缘故呢?

 

答:因为亡故的人,多世以来所造的善恶等业未定的缘故。那无明业识的妄心,一念善心,一念恶心,生而灭,灭而生,善恶的业往往不定。若是善业定,那心善极,就由善心中,发现天、人、修罗的善境界,那个识心,就随着这天、人、修罗的善境去投生。因为善心,也有上品善、中品善、下品善的缘故,那所感的才有天、人、修罗三种善道的不同;若是恶业定,那心恶极,就由恶心中发现畜生、饿鬼、地狱的恶道境界,那个识心,就随着畜生、饿鬼、地狱的恶境去投生,因为恶心,也有上品恶、中品恶、下品恶的缘故,那所感的才有畜生、饿鬼、地狱三种恶道的不同。

 

要晓得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关系,所以那家属在这四十九日内,必须要吃素念佛,替亡人做功德,使亡人靠着这些吃素念佛功德的力量,消除罪恶,增长福善,往生西方,或超升天道或人道里去。设若家属不发心吃素念佛做功德,反转过来乱做杀生、邪淫、种种的恶业,又乱食酒肉鱼荤,那么亡人宿业,本是善的,也能失了,转做恶业了;如宿业本是恶的,那就恶业上更加恶业了。要晓得恶业加上恶业,就是上品恶业了,那是必定堕落地狱,永受大痛苦的。

 

问:若是贫穷困难的人家,在这七七四十九日内,吃素念佛,又做功德,那他的生活,怎样能够维持得去呢?

 

答:做功德就是念佛功德最大,如家中生活困难,那就不要请僧尼们,就自己全家眷属吃素念佛,功德最大。每日念佛的时间,规定早晨念佛毕,即向亡人的灵位前回向了以后,再吃早饭。中午在未吃前念佛或吃饭后念佛,看自己的工作会妨碍不会妨碍所定,晚上吃了晚饭以后,才念佛,念毕在灵前回向,每日规定三次念佛,三次回向,其余的时间在工作,心口里头也默念佛号。这样念佛度亡的方法,对于经济又节省,方法又简便,不会妨碍生活,功德又大,家庭又可以得到清吉平安,眷属人人得福,亡故的人,也得大大的利益,这是生存和亡故两方面皆得利益的最好方法。

 

〔引证《地藏经•利益存亡品》的要语作结〕

 

大辩长者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否?」

 

地藏答言:「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又曰:「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业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又曰:「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

 

〔附答问二则〕

 

问:有人平素信愿念佛而临终中风失语,神识昏迷,此时,人为助念,还有作用否?如有作用,则本人已神识昏迷,不觉不知,作用何在?如无作用,则本人平素信愿念佛之功德,岂非唐捐乎?

 

答: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如有人平素信愿念佛,而临终中风失语神识昏迷,若得遇善友,为之助念,则其人所得利益,亦难思议。如本人神识尚未离体之前,有转醒者,能闻佛声,则能发起平素信愿念佛之心,命终之时,必蒙佛力接引往生西方无疑矣!设昏迷至死,其神识离体,因本人宿今之业未定,尚须经中阴,于中阴期间,得眷属或善友为之念佛,亡者尔时即能忆起平素信愿念佛之心,而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若又不能如此,但遇善友等念佛之善缘,纵不得往生,亦能增来世净土之善根。经载:往昔,有一老人遇虎,躲于树上,以怖畏故,念南无佛一声,以此善根,后遇佛得度。况生平早已信愿念佛者乎?如是观之,足证念佛功德,绝不唐捐也。

 

问:聋人临终虽有人为之助念而不得闻佛声,则助念有何作用?

 

答:聋人因宿世耳根所造之业,故感此报。聋人虽不闻佛声,但临终有人助念,亦得往生。何以故?以聋人耳根虽缺,闻性不失故。只要本人自心清醒,信愿坚固,一意求生西方,则命终必感佛来迎接。复有善友为之助念,以众生心力不可思议,弥陀洪名功德不可思议,则其人往生西方,犹如顺风举帆,轻车就路矣!又或其人临终之时,前有将谢,后有未生,唯第八识有作用,其人于生前,以业障故,不得耳根而无耳识,至此,前果已谢,则第八识自能闻能觉能知也。

 

〔跋〕

 

经云:「离三恶道,得人身难。」今则进而言之,吾侪虽得人身,寿命难保百年。即此四大色身,终归散灭,唯有一念识神,复随业缘受生。如人负债,强者先牵。纵使生平善业力强,兼修戒定。死后托生天道,寿命万劫。到了天福享尽,仍须沦堕,终非究竟。

 

释迦如来,彻底悲心,愍念众生,于普通三乘教内,另说三根普被之净土特别一门,普教众生,发心修习;或专修妙观,或执持佛名,及随力修诸功德,发愿回向西方,临终仗佛接引,皆得往生乐邦,莲花化生,寿命无量。从彼进修,永无退转,直至成佛而后已。如是直捷稳当,殊胜妙门,称为方便中之方便,径路中之径路。

 

或有念佛未得往生者,皆因别有各种因缘未具,及诸错误,使其迷失正念,与佛相隔,不得往生,非佛不接引。或因生平,虽则发心念佛,只望求福,不解发愿求生西方;或因平常信愿不甚真切,念佛无有恒常;或因临终,缺乏净侣助念,如法护持;或因净侣助念,旁人闲言杂语,使其心中厌烦不安;或因眷属亲朋悲哀哭泣,彼此情爱牵连,难割难舍;或因去时,请医打针,望其复生,令受痛苦;或因气绝,身未冷透,识未去尽,生人用手频频摸触,探其暖热;或因去后趁热,与其沐浴更衣,勉强盘坐。

 

以上各种因缘未具,及诸错误,皆能使人迷失正念,不得往生。凡念佛者,均须知之。昔有《饬终津梁》,开导甚详,因其文意太深,浅识难以了解。去岁温州西震法师等,持请世了法师,以浅显白话文字,另述一册,命名〔饬终须知〕,意颇周详。述成,复请弘化社妙公和尚,校正排印,并作序文。初版印二千册,未几赠完,多人欢读。今拟筹资再印,来函索跋,予愧无文,莫能补助,即将数十年来亲自见闻各事实,略述数条,藉以证明,俾读是书者,深信无疑,彼彼相传,悉皆免其后误耳。

 

予闻昔有一居士,某某,前清任过江苏抚台,然后发心出家。住一小庙,与灵岩相近。其姨夫人,亦甚信佛,常送供养,劝其回家。曰:「今既出家,汝是菩萨,当度众生,不应独修。汝若回家,一切所需,比较易便,愿皆事奉。」因被屡劝,难却厚情。复因乡间不甚宁靖,恐有扰害,常感不安。有此危险关系,遂果回家。幸承夫人照应周全,俾得安心念佛。一日向夫人告假云:「阿弥陀佛,已来接我,我要归西方去矣。」夫人向其礼拜哭曰:「菩萨,汝今去了,丢我在世,倚靠何人。」忽被夫人情爱牵连,难脱难离,使其当下迷失正念,亦同流泪。复望阿弥陀佛,遂不见矣。此事昔闻胡松年居士,亲口为予说也。

 

复闻护关常清师,自述家父茹素多年。但难发心念佛,只望求福,不解发愿求生西方。清九岁,父去世,家属与其沐浴更衣,尚未棺殓。次日父姊至,向其耳边哭,清见父双目流泪矣。

 

观此二条,可知亡者正当去时,及去后身未冷透,识未去尽,眷属皆勿向其啼哭,以免情爱牵连,使他迷失正念,不得往生。纵忍不住,亦应避开,慎莫相近。盖此生西因缘,百千万劫,难遭难遇,至极重要。为眷属者,如肯发心替他念佛,助他往生,离苦得乐,是名出世真孝,世间之孝,所不及耳。

 

复按身后火化,书内全未提及。因火化者,在家居士,亦常有之,出家比丘,更不待言。大丛林中,与亡人举火,多数限定七日,其余各小寺庵,皆不一定,甚至上午死,下午化者有之。故须详及,以免误人更甚,今乃分别论之。

 

人死,亦有天寒天热性质不同,如遇天寒,七日之内,尚不变色,因未满七日举火,恐其还知痛苦,故须候满七日。若逢天热,经一对时,诸孔流血,倘经七日,腐烂不堪。据此,虽未满七日,烧亦无知痛苦矣。

 

予忆初出家时,在江西广昌龙凤岩,有圆明上人,逢某年四月某日上午圆寂。诸师随即与其沐浴更衣,令端坐椅上。其徒圣金,看历本云:「今日吾师好化身。」于午饭后,和椅抬至化身窑,随即举火化却矣。彼时恰逢予过大乘寺,数日方回,闻正烧时,见其两手渐渐向上举耳。

 

后在南昌承恩寺,逢某年八月十五日下午,有一比丘某某圆寂。监院贤茂师,临时用木板,与其钉一棺材,内加柴炭,和某比丘,一并装入,装毕封棺,晚间轮班念佛。次日早粥后,上供毕,抬至城外荒地火化。予随大众,送出山门同回,后闻监院师云:「正当烧时,见其两手,忽向棺材两边,一齐撒开,想必还知痛矣。」

 

观此二条,可知若非天热,未满七日,烧即还知痛苦。非但不得往生西方,恐其一念瞋恨,使他反堕恶道,凡有慈悲心者,谁不怜愍痛恤乎。

 

复在百丈山时,逢一比丘,名德若。自言去岁,我在黎川藻林庵,大病,死过一次,承诸师与我沐浴更衣,令暂卧床上,日夜轮班念佛。次日,我乃忽然而醒矣。予问:「见何境界?」

 

答:「我觉一人,独往河边直上。忽闻有声唤云:『转来,莫去。』我乃因是而醒。彼时诸师,正在替我念佛,见我回阳,个个欢喜。报云:『汝已死去一日夜,自己知之乎?』」

 

复在普陀佛顶山时,闻江西宁都莲花山惟崇师,(平时人人叫他魔王)于某年十月,死去六日。初在如意寮装好,停放三日。后大众送进化身窑,封在窑内,放了三日,至第六日半夜,惟在窑内,忽然回阳,无人知之。第七日,为他举火之通慧师等,一齐同至化身窑,将欲举火。忽闻窑内喊曰:「我未死,烧不得。」

 

通师等闻之惊曰:「魔王,汝莫吓人。」惟答曰:「通慧师,我实未死,还烧不得。」众人闻之,遂将窑口拆开,扶归寺中调养,不久仍复健康。越后七年,六月,惟乃亲身来朝普陀,承他登山见访。予将上事问之,答曰:「一一皆实。」予问:「见何境界?」

 

答:「见一大门,多人从门而入,我亦随众而入。时守门人,执鞭拒我,不许随入。我乃忽惊而醒,当下觉得背上冷极。以手四边摸之,皆是木板,复向下面探之,尽是硬柴,始知坐在化身窑内矣。承蒙诸师扶归,自愧还有苦未受完耳。」

 

观此二条,可知若非天热,不当死者,七日之内,阴司放回,还可复生。闻惟回阳之后,加活十几年矣。如早烧却,回亦枉然,可不慎乎!

 

总上全书,统述行人末后之事,不拘缁素,均须知之,故名《饬终须知》。倘能顾名思义,依法主张,俾将来念佛同伦,人人脱离娑婆,同生极乐。诚不负世了法师,一番慈悲所著也。

 

佛历二千九百八十二年岁次乙未七月地藏菩萨圣诞日寄食灵岩粥饭僧了然谨跋于佛海泉珍桃园不退关房

 

【印光大师饬终法语】

 

◎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若能志心念佛,即得蒙佛接引。良以佛视众生,犹如一子,于善顺者固能慈育,于恶逆者倍生怜愍。子若回心向亲,亲必垂慈摄受。又复众生心性,与佛无二,由迷背故,起惑造业,锢蔽本心,不能彰显。倘能一念回光,直同云开月现。性本不失,月属固有,故得历劫情尘,一念顿断,喻如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此实一代时教最妙之法,上圣下凡共由之路。徧透九界之机宜,极畅如来之本怀。猗欤懿哉!何可得而思议也。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浴举哀等,大有所妨。是以修净业人,须于平日,与眷属说其所以,庶不至误用亲爱。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校。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

 

◎所有荐亲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以广大自他存亡之心量,以消灭自他存亡之执碍耳。至于不主于诚,唯以奢华张罗夸耀于人,则所谓以亲丧作闹热,非人子所宜为也。

 

◎其令郎令爱令媳等,既受生育之恩。当此大病临身,存亡莫保之时。教以各各为其母,志诚恳切念南无阿弥陀佛,以祈寿未尽则速愈,寿已尽则速得往生西方。

 

◎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必决不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然人生世间,无论久暂,终有一死。其死不足惜,其死而所归之处,可不预为安顿乎!

 

有力量者,自己预为安顿妥帖,则临终固不须他人为之辅助。然能辅助,则更为得力。无力量者,当令家属代为念佛,则必能提起正念,不致恩爱牵缠,仍旧被爱情所缚,住此莫出也。

 

(光)之为此言者,非徒为令夫人计也。以太夫人已经八十有三,虽阁下之德,足能延亲之寿,而期颐之后,终必有去世之一日。恐阁下未能虑及于此,而犹复注意于医药,则为舍本逐末,益不能得,而反将一心念佛,由忙碌于医药而成间断,不能纯一,则其损大矣。

 

◎至于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光)与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何以故?诵经则不识字者不能诵,即识字而快如流水,稍钝之口舌,亦不能诵。懒坯虽能,亦不肯诵,则成有名无实矣。拜忏做水陆,亦可例推。

 

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者。即懒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则一句佛号,固已历历明明灌于心中。虽不念,与念亦无异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气。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为亲眷保安荐亡者,皆不可不知。

 

◎凡作佛事,主人若肯临坛,则僧自发真实心。倘主人以此为具文,则僧亦以此为具文矣。如一期佛事已毕,夜间放台焰口即已。

 

◎宜勖诸子女媳等,以成就母往生之志为孝。认真代母念佛,俾莲品转高、华开转速以尽孝。切勿徒效世人作无益以害有益也。至于丧事,始终不须一荤。

 

◎尊夫人宿生有大善根,故感阁下曲为成就净业,资以往生,兼率儿女媳等为之长时念佛,岂但亡者得益,实令彼等,深种善根。如是之法,可谓大慈。校彼世人存者以杀生折福折寿,令亡者拘滞幽途者,不可同年而语矣。

 

◎生时已将躯壳看破,此系最大一种利益。以女人每每唯恋幻质,日事妆饰,既无此念,自与净土法门,容易相应。临终之瘦削及病苦,乃多劫之业障,以彼笃修净业,殆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耳。

 

◎念佛之人,决定能消除业障。其有业障现前者,系转将来堕三涂之恶报,以现在之病苦即了之也。

 

◎世有种人,志意下劣,虽常念佛,不求往生,唯欲求人天福报,此种人纵毕世修行,只得来生之痴福而已。有正信者,自己以信愿感佛,佛以慈悲摄受,感应道交,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人未终前,若彼自能沐浴更衣,则甚善。如其不能,断不可预行沐浴更衣,令彼难受疼痛,致失正念。以汝尚以未着法衣,令其盘膝趺坐为遗憾。不知当此之时,只好一心同声念佛,万万不可张罗铺排(如沐浴、更衣令坐等)。若一张罗铺排,即成落井下石,切记!切记!

 

◎至于骨作面丸之事,甚好!但不可粗心为之。必须将骨研成细粉,用细罗罗过,与面无异方可。倘粗心大概研之,便和面作丸,恐小鱼食之,或有鲠刺于腹之患。(光)恐汝粗心,不得不说。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轮回之苦,极乐世界之乐。人生世间,超升最难,堕落最易。若不往生西方,且莫说人道不足恃,即生于天上,福寿甚长,福力一尽,仍旧堕落人间,及三途恶道受苦。

 

不知佛法,则无可如何,今既略晓佛法,岂可将此一番大利益事,让与别人,自己甘心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没,永无解脱之日乎!如是说之,或可发其宿世善根,信受奉行也。菩萨度生,随顺机宜,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汝能力修孝友,及以净土法门,劝导自己眷属,及一切有缘者,同作莲池会里人,则功德大矣!

 

◎世人有病,及有危险灾难等,不知念佛修善,妄欲祈求鬼神,遂致杀害生命,业上加业,实为可怜。人生世间,凡有境缘,多由宿业。既有病苦,念佛修善,忏悔宿业,业消则病愈。彼鬼神自己尚在业海之中,何能令人消业?即有大威力之正神,其威力若比佛菩萨之威力,直同萤火之比日光。佛弟子不向佛菩萨祈祷,向鬼神祈祷,即为邪见,即为违背佛教,不可不知。

 

◎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理宜戒杀护生,爱惜物命,切勿依世俗知见,谓奉父母甘旨为孝。彼未闻佛法者,不知六道轮回之事理,妄谓为孝,尚有可原。若已闻佛法之人,杀过去父母亲属,以奉养现在父母及丧祭等,岂但不是孝道,直成忤逆矣!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不放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尚能得仗佛慈力乎!汝母之病,宜切劝放下求往生,如寿未尽,求往生,反能速愈,以心至诚故,得蒙佛慈加被也。祈与汝母婉曲言之,令勿效痴人说痴话也。

 

◎人之临终,得其助念,定可往生,失其助念,或再以哭泣搬动,动其爱情瞋恨,则堕落难免矣,险极!险极!汝能成就母往生,亦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所谓即尘劳行佛事,其功德比寻常殊胜万分矣。

 

◎汝母何以病不见愈,盖以宿业所致,殆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于此时以了之乎。玄奘法师临终,亦稍有病苦,心疑所译之经,或有错谬。有菩萨安慰言:「汝往劫罪报,悉于此小苦消之,勿怀疑也。」当以此意安慰汝母,劝彼生欢喜心,勿生怨恨心,则决定可蒙佛加被,寿未尽而速愈,寿已尽而往生耳。

 

◎汝等既知佛法,当依佛法,令亲神识得益为事,不可徒为哀毁,令存亡两无所益。至于丧祭,通须用素,勿随俗转。纵不知世务者,谓为不然,亦任彼讥笑而已。丧葬之事,不可过为铺排张罗。做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别佛事。并令全家通皆恳切念佛,则于汝母,于汝等诸眷属,及亲戚朋友,皆有实益。有财力,多做功德,若丧事用度无出,即以之办丧事亦可,切勿硬撑架子,至有亏空,后来受窘,则不必矣。

 

◎愿汝昆弟与合家眷属,认真为汝母念佛。不但令母亲得益,实则比自己念佛之功德更大。佛所以教人,凡诵经持咒念佛作诸功德,皆为法界众生回向。平时尚为无干涉之法界众生回向,况母殁而不至心为母念佛乎!

 

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合。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与大海同其深广。如未到海,则勿道一滴,即长江大河,固与大海天地悬殊也。是知凡施于亲,及一切人者,皆属自培自福耳。知此义,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长;无孝心者,亦当发起孝心。

 

◎汝昆弟能如是为母念佛,兼又印施《观音颂》《文钞》等。有此善心净资,并利人之事之功德,岂但汝母莲品增高。将见汝祖父母、汝父、并历代祖妣,同沾法利,同得往生也。(光)之所说,乃本理本情,非漫然为汝等,说悦心快意语也。

 

◎火葬一法,唐宋佛法盛时,在家人多用之。然宜从俗葬埋,恐执泥者妄生议论。实则,烧之为易泯灭,过七七日烧弥妥。葬之年辰久,或致骨骸暴露耳。

 

◎但生信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再起别种念头。果能如是,寿未尽则速得痊愈,以专一志诚念佛功德,便能灭除宿世恶业,犹如杲日既出,霜雪即化。寿已尽则即能往生,以心无异念,即得与佛感应道交,故蒙佛慈接引往生也。阁下若信此话得及,则生也得大利益,死也得大利益。

 

◎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纵生到至极尊贵之非非想天,天福一尽,仍复轮回六道。若具志诚恳切念佛,纵将堕阿鼻地狱,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万不可卑劣自居,谓我业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则决定不能生矣。何也?以心无真信切愿,无由感佛故也。

 

◎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次,则心中便可作忆念矣。念佛虽贵至诚清洁,然病人做不到,但心存至诚默念,或出声念,功德仍是一样。以佛慈广大,如父母于儿女病苦时,则不以平常之仪式见责,而且为其抚摩身体,洗濯污秽。若儿女病好,犹然令父母同彼病时一样伺候,则当被雷打。阁下何得谓卧床默念,恐有罪过乎。即无病人,睡时尚宜默念,况病人乎!

 

◎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祷鬼,徒增业障,有损无益。阁下素修净业,而且令夫人料理家事,妻贤子孝,心中了无可忧虑者。宜将一切家事,并自己一个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作将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能如是者,寿已尽,则决定往生西方,超凡入圣。寿未尽,则决定业消病愈,慧朗福崇。若不如是作念,痴痴然唯求速愈,不唯不能速愈,反更添病。即或寿尽,定随业漂沉,而永无出此苦娑婆之期矣。

 

◎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若心识不迷,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其人生大怖畏,生大愧悔。虽念数声,即便命终,亦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一得往生,则永出轮回,高预海会。渐次进修,必证佛果。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无不弥纶。然有世出世间、大小本迹之异。

 

世间之孝:服劳奉养以安其身,先意承志以悦其心,乃至立身行道以扬名于后世。虽其大小不同,皆属色身边事。纵令大孝格天,究于亲之心性生死,无所裨益。所谓徒徇其迹而不究其本。况乎杀生以养以祭,俾亲之怨怼固结,永劫酬偿不已者乎!

 

出世间之孝:其迹亦同世间服劳奉养,以迄立身扬名。而其本则以如来大法,令亲熏修。亲在,则委曲劝谕,冀其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吃素则不造杀业,兼灭宿殃。念佛则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果能深信切愿,求生西方,必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托质九莲也。从兹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娑婆之众苦,常享极乐之诸乐。亲没,则代亲笃修净业,至诚为亲回向,心果真切,亲自蒙益。若未往生,可即往生;若已往生,高增莲品。既能如是发心,则与四宏誓愿相应,菩提觉道相契,岂独亲得蒙益,而己之功德善根,莲台品第,当更高超殊胜矣。而况以身说法,普令同伦发起孝思乎!此其孝方为究竟实义,非若世间只期有益于色身及现世,竟遗弃其心性与未来而不论也。

 

◎因念亲故,专念佛名。盖以我此色身,即亲之身。我既为亲念佛,亲必蒙佛摄受也。

 

◎夫众生之心,与阿弥陀佛之心,觌体相同。若以信愿忆念相感,必致弥陀慈悲誓愿摄受。故此间发心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七宝池中,即生一朵莲华。倘精进不退,则其华渐见广大,待至其人临终,佛与圣众,即执此华,接引往生。

 

◎世之不念佛者不必论,即志心念佛者,其子女多皆于将终时,号哭洗濯换衣等,俾彼既生悲伤,又生瞋恨,遂致打失正念,仍复永劫轮回于三途六道中,莫之能出。彼犹自谓为尽孝,不知误亲往生之罪,校杀亲为更甚,而举世不知,良可悲伤。

 

◎丝绸之原,皆由杀起,用以送葬,是以罪业相加,于亲爱之道,大相乖戾。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不念佛者,且置勿论。即志切往生,临终遇此眷属,多皆破坏正念,仍留此界。

 

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牵后推,左右扶掖之力,便可登峰造极。临终正念昭彰,被魔眷爱情搬动等破坏者,譬如勇士上山,自力充足,而亲友知识,各以己物,令其担负。担负过多,力竭身疲,望崖而退。

 

此之得失,虽由他起,实属自己往昔劫中,成全破坏人之善恶业力所致。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不在世情场面好看,庶可无虞矣。

 

◎若以佛法论,亲在,则谕亲于道,俾其返迷归悟,背尘合觉,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亲没,则志诚念佛,为亲回向,设祭待客,概不用荤,庶可令亲未往生则即得往生,已往生则高升莲品。此固如来普度众生,令复本具佛性之要道。人子欲报亲恩而扬亲德者,当终身奉行而广为化导,其利益唯佛能知,非语言文字所能形容也已。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能养而亲不在。此普天下为子女者,对于父母养育之恩,酬报无从,而抱无限之悲痛者也。然而吾父吾母,躯体虽殁,尚有不与躯体俱殁者在。是何物?曰灵性是。此灵性者,舍身受身,被夙业所驱,重处偏堕,自难作主。循环往复,三途六趣。从劫至劫,了无出期。

 

吁嗟乎!三界火宅,岂得留恋。善哉!莲池大师有云:「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是以善报亲恩者,当虔修出世法。使我今生之生身父母,仗我不可思议之愿力,脱离生死苦海,为第一要图。并使我百劫千生之生身父母,现尚滞留于六道中受苦无量者,咸得仗我不可思议之愿力,方便脱离生死苦海,为第一要图。

 

以念多生父母深恩故,作彻底酬报想。以念多生父母沉沦六道故,视六道众生皆父母,作六道众生未度尽时,誓不成佛想。无论先觉后觉,人人皆有一亲恩未报之大事因缘在。

 

今求浅近易行故,特别开此荐拔方便门。凡值父母丧亡,或亡后七七记念、一周年记念,以至数周年、无数周年记念。或死期、或诞辰、或冥寿,作诸记念。皆宜举行印造经像之殊胜功德。其祖父母,及外祖父母,与其他一切平辈幼辈,亦宜作此功德,以资冥福。若亲戚朋友丧亡之时,亦宜以此类宏法功德,代却一切无益之礼数。其所获功德,至无限量。

 

◎念佛之人,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临终决定往生西方,非预为眷属说临终助念,及瞎张罗,并哭泣之利害不可。故欲父母临终得眷属助念之益,不受破坏正念之害者,非平时为说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如是,则不独有益于父母,实有益于现生眷属,后世子孙也。临终助念,无论老少,均当如是。详看《饬终津梁》自知。

 

◎自己丈夫、儿女、媳妇、孙等,均当教以常念佛号。一则令彼等同种善根。当此大乱之世,若不以佛为怙恃,则危险可虑。二则不于平时令彼等操练熟习,一旦汝欲谢世,彼等以世俗知见,预为瞎张罗哭泣。则汝纵有净功,可以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一经此种动作,破坏净念,决定仍复留住娑婆,则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六道受轮回矣。是以劝眷属念佛,为最要紧之一件大事。

 

◎念佛之人,若已证道,则临命终时,任彼刀割香涂,了无动念之事,则无所谓为损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业尽情空地位,则临终得人助念,即可决定往生。若遇无知眷属,预于未死以前,为之洗沐换衣,令其搬动受苦。纵不受苦,一经搬动,心便不能归一于佛。(以动其躯体,心便不能彻底清净纯一。)若再向之哭泣,则自己亦生爱恋,便与佛不相应,欲得往生,莫由也已。所以平素,即要彼等知其利害,要常与说,到自己临终,彼等即是助道之人。岂但与己有益,实亦与彼等均有大益。若只知自己修持,绝不与彼说其利害,则汝临终时,彼等决定是破坏正念之人,决不助汝净心,令得往生也。

 

◎父子天性相关,佛心有感即应,彼眷属若泛泛悠悠从事,则便难以消业障而蒙接引也。

 

◎汝欲超荐父母,实为孝心,又何须问其有功效否。此问,足见汝之信心不真切。至诚恳切念佛,念至其极,则能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以至究竟成佛。何况汝以孝心,为已过去之父母念,能不有功效乎!但恐汝心不大真诚,则汝父母所得之益,亦不大超胜耳。

 

◎凡有平素念佛之人,或其人之子孙信佛,于临命终时,请众居士助念,其利益甚大。看看《饬终津梁》自知。念佛人,于自己父母,及余眷属前,常须说与彼听。迨及有命终人,自家眷属,通为念佛,此人必能仗佛力生西方。纵不生西方,亦必生善道,有大利益,毫无损伤。若不知此,未死即为洗澡,换衣,若因搬动疼痛,则起嗔心。即不至起嗔,然一经搬动,心便不得清净矣。

 

倘平素念佛求生西方之人,一经如此,定规打失正念,不得往生。若未死先哭,则令彼生爱恋心,亦是牵令堕落耳。临终一关,要紧之极,固宜为之助念。助念之人,必须熟阅《饬终津梁》,使其家儿女眷属,通依助念人之指示,庶可不至因孝心,而致亲反受堕落之苦耳。

 

◎既知求僧念佛延生,又当自己常念佛,以求往生。若止靠人求延生,不知求阿弥陀佛,于自己寿终时,接引往生,则是见小而失大。倘肯志诚念佛,求生西方,生前殁后,均有不可思议之利益。

 

◎汝母年高,当认真劝其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至临终,切不可照世俗所行而行。当详读《饬终津梁》,庶不至或有误彼往生大事也。

 

◎能成就亲生西方,即是成就亲作佛,其功德极大无比。若破坏亲之正念,令不得往生,其罪过亦极大无比。

 

◎丧中祭神、待客,当均用素,以为地方开通风化。万不可随顺旧俗,张罗铺排,杀生作乐,以丧事为燕乐,庶可于亲、于己、于宾、于乡均有利益也。

 

◎须知世间人,唯知在躯壳上、仪式上注意,至于心识、利益二方面,则置之不究。或有似欲利益者,实则但是为世人耳目做事,不是为亡灵灵魂上做事也。汝既皈依佛法,当以竭诚念佛,为亲回向,并令合家眷属,通皆息哀念佛,则于亲、于己均有大益。

 

◎自己以志诚心念佛,则比请酒肉僧念经拜忏功德大多。念佛是人生一件最要事,非因亲丧方念,平时便不念。亲丧乃系为亲起见,实即以亲死,引汝等同证永劫不死之一大事也,当知感恩。能认真念佛,即为报恩。

 

◎人之宿生,何业不造。幸得闻佛法,当认真修持,庶可以消除宿业,超度怨家。所有怨家,若难解结者,倘肯发菩提心,并诚心超度,则无不即解结矣。

 

◎念佛之人,必须劝家中眷属,同生信心,同常念佛。以备彼等于父母,及诸眷属之有命终者,为之助念。否则,不但不助其正念,反令起瞋恨爱恋等念。(预为洗澡换衣,则失正念。若搬动致疼痛,则生瞋恨。瞋恨,则或致堕于毒虫之类。若对之哭泣,则生爱恋。均属失正念,而永无往生之望矣!哀哉。)

 

不念佛者,尚不至大有所损。念佛者,一经破坏,正念全失,将欲往生,竟莫能得。从此长劫轮回六道,皆此等眷属之所致也。

 

◎人无不爱儿女者,倘令儿女自小即念佛、念观音,则不知不觉,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况自己临终,常念佛者,必能不加扰动,更以念佛相助,便可决定往生西方。现生念佛、念观音,逢凶化吉,是定规的。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现世之施食,皆场面而已,固不如求念佛僧夜放蒙山,为有实益。

 

◎往生不在识字不识字,只在有信愿与无信愿。有信愿,决定往生;无信愿,决不得往生。汝母经咒不能念,当劝令一心念佛,宜吃长素,切勿以血肉供亲为行孝也,此系不知佛法人之迷信。吾人既知食彼之肉,将来亦当以身命还,则此之行孝,直是令亲生生世世受人屠宰也。此孝,乃害亲于生生世世之孝,可不哀哉!

 

至欲亲往生,当切劝兄弟、姊妹、妻室、儿女,同皆日日陪亲念佛。即不陪,亦令常念,使念惯,待亲临终,自然会念。又要详说助念之利益,破坏之祸害,则方可得其助念之益,不受破坏之害也。

 

◎汝母在堂,固当预为劝导,俾死尽世间一切人天福报之虚荣心,决志往生,以超凡入圣为志事,则其利大矣。凡丧中作佛事,均当以念佛为事。

 

◎凡祭神、供灵、待客均用素,此比放生若干功德更大。若不用素,则毕此丧葬,所杀物命,为数甚多。忍令吾亲,因我等行孝,而与此无数之生命,结此杀业乎!

 

◎令严临终,神识清爽,念佛而逝,可生西方。然无论已生未生,为人子者,固当常为礼拜持诵。以期未往生,则即得往生;已往生,则高增品位。又此之礼诵,非特有益于亡人,实有大益于存者。以以孝亲之心而礼诵,校彼专为自己礼诵者,功德更大,以孝心即是菩提心故也。

 

◎至临终,汝能令全家助念,并请净侣助念,故得一切放下,唯佛是念。逝后顶门灼热,面色光润,可为往生之瑞相。今又祈灵岩追荐,则莲品当可增高,汝可谓能报母恩之人。彼以瞎张罗,宰杀生命,宴客聚友为荣者,乃落井下石之大不孝者之所为也,其相殊奚啻天渊哉!

 

◎志莲居士,已七十多矣,来日无多,宜劝彼专心致志,以求往生。万不可稍有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念,庶可决定往生。又彼临终,必须善为护助,勿令或因不善料理,破坏净念,则其失匪细。成就一人往生西方,即成就一众生作佛。本可往生,以不善料理,致令或因疼痛起瞋心,或因悲伤起爱心。瞋爱心一起,净念即浑动矣,欲求往生,末由也已。以成就之功,思破坏之过,则大可畏惧焉。人生世间,转瞬即过,一气不来,不知又归何所。傥认不定净土一法,则正可怖之极。

 

◎念佛之人,有病,即作将死想,一心念佛。寿若未尽,反能速愈。若唯望病愈,则是怕死。有怕死之心,便难感佛。节卿临终幸有人助念,荷生不以未竭力助念为歉憾,反以医药未能精到为歉憾,直是无谓之极。其父将终,尚不须请医诊视,(因诊视,瞎打差。)何可以去后,说此种无谓之废话乎。按节卿临去,得助念之力为多。助念之人,当率其全家眷属,同皆念佛。张居士何得以嫌烦问其子,此皆不知助念之事体者,以后当注意,极力劝其全家,再为专心念佛。节卿因得助念力,故临终有瑞相。化后骨洁白,又有红若莲华者,此皆佛法因缘,与善行所感致。

 

◎有病,即作将往生想。念佛求往生,世寿未尽,则可速愈,世寿已尽,不至以求愈而与佛不能感应道交也。

 

◎助念之要,在不动身体,则心无因动而不归一,或因身不得力,由搬动而疼痛,起瞋恨心。

 

◎《观经》下下品,是约已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

 

◎助念一事,关系甚大。当此命光迁谢,升沉立判之时,既有开导助念之人,譬如怯夫避寇,拟乘邮船远遁,得诸人之扶持,便可一跃而上,遂得安坐以达彼岸。若无开导助念之人,必受破坏正念之祸,勿道工夫未深者,不能了脱,即佛念已纯者,亦难往生。譬如勇士破围而出,拟乘舟逝,被众人之攀挽,实时坠入深渊。

 

◎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姐妹,则为真悌;于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

 

◎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

 

◎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

 

◎一切众生,临终发至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

 

◎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悲慈,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

 

◎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

 

◎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

 

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

 

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

 

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

 

念佛法器,惟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

 

◎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挒之痛,痛则瞋心生,而佛念息;随瞋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瞋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

 

◎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然果大家至诚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屡屡探之,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无边。愿诸亲友,各各恳切念佛,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

 

◎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己断,通身冷透,惟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此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此感现如是,非可以势力假为也。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

 

◎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

 

◎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着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着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

 

◎傥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顿好。心里头除过念佛外,别无一件事挂牵,则临终时,方可无罣无碍。若现在还是样样放不下,看不开,则临命终时,所有贪恋衣服、首饰、房屋、子孙之心,通通现前,如何能够往生西方。

 

◎汝现在尚无智慧,虽常精勤念佛,心中尚不决定求生西方。到了来生享福的时候,决定被福所迷,便要造诸恶业。既造恶业,必定就要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中受苦了。此种大苦,皆是现世念佛,不知决定求生西方之所感召的。

 

◎凡现在要穿的衣服,留到穿。凡绸缎皮袄等贵重衣服,均分与孙媳等。首饰、臂钏、耳坠及金银、翡翠等,通通救济灾民,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等。自己身边,决不可留此种令人起贪恋的东西。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须交代的干干净净。汝心里除念佛外,不使有一点别的念头。连汝这个身子,也不预计死后作怎么样安顿。连孙子重孙等,都要当做素不相识之人,不管他们长长短短。祇管念我的佛,一心盼着佛来接引我往生西方。汝能照我所说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临命终时,自然感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若是仍旧贪恋一切好东西,及银钱、地亩、房屋、首饰、衣服,及女儿、孙、曾等,则万万也不会生西方了。西方既不生,则下世决有痴福可享。因享福而造业,定规一气不来,堕落三途。

 

◎汝病既重,但当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西方。此心若诚,必能满愿。至于所有罪业,不必以此为虑。以果能极力至心求生西方,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譬如大石,装于船中,即可由海此岸,以至彼岸。须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此三不可思议,若无信愿念佛之志诚心,则无由发现。有志诚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种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即得显现。

 

◎其有社友,或非社友,请往其家助念者,当本大菩提心,开导病人及与眷属,俾各依佛法,勿任凡情。开示之后,大家同秉一心以念,必期其亡者直下往生西方而后已。能成就他人往生,待至自己临终,必大有成就自己往生者,切勿以不关己而忽之。

 

◎成就亲往生,即是成就亲作佛。凡作佛者,必度无量无边众生。世间尽孝之事,尚有大于此乎。是宜竭尽吾诚,而极力助之也。傥或狃于习俗,不以成就正念为事。或预为洗澡、换衣,一经触动,心已纷动,若或疼痛,必生瞋恚。若或哭泣,必生恋爱。纷动,则正念已失,莫由往生。瞋恚,则或致堕落毒虫之类。恋爱,亦属生死根本。人非病狂,谁忍以行孝之愚诚,坏亲正念,令其失了生脱死,以至成佛之巨益,致堕三途恶道,及常劫轮回之极苦乎。

 

◎下品下生,乃五逆十恶之极重罪人,由临终阿鼻地狱之相已现,生大恐怖,遇善知识,教以念佛,由怖苦求救之心,猛切之极。虽所念无多,而一念心光感佛,故佛即垂接引以应之,遂得往生。其在华中十二大劫者,以在生罪业重而善根浅,故花开最为迟延也。然此人在华中之快乐,胜于三禅天之乐。(世间之乐,三禅最为第一。)又何欠憾乎哉!

 

◎念经、念佛,皆可超度亡人。但念佛可无间断,念经则不能如念佛不间断。又念经比念佛吃力,是以(光)每劝人念佛。汝发愿念《地藏经》,甚好!

 

◎日日常作将往生想,心中不留一事。有宜交代者,即预交代之。子孙辈,有宜问者,即预问之。待至临终,则全家念佛,无一事可问,亦无一事交代,大家同声念佛。若自己有把握,自己会洗澡、换衣,则甚好。若自己不能,则万不可预为抹澡、换衣、问事、哭泣等。一有此种瞎张罗,定规破坏正念,不得往生矣。

 

◎令将亡人面向西方,面前供一尊接引佛,作随佛往生想。一直念到气断已过三点钟后,(此至少时,尚宜多念。)再为洗换哭泣等,则不致贻误大事。哭泣亦不可废,当以息哀念佛为事,切弗以哭泣做假场面。

 

◎终七请僧念经,亦当改作念佛。若有清净僧则可,若但吃荤酒僧,则可省此钱,作周急用,但家属念佛即已,何必效世俗套以行乎!

 

◎须知人生百岁,亦有去日,切不可作无益之悲伤。但宜劝彼一心念佛,如在牢狱,思归家乡,不可有一毫留恋心。汝与家中眷属,宜分班在前念佛,令彼摄耳详听。至若去世之时,彼若能自行澡浴换衣,则甚好。否则,切不可先行为彼洗澡换衣,以致搬来搬去,身心不安,或生瞋恨,则其害匪浅。即不难受,由搬动故,心亦不清净,便难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矣。

 

当此之时,家中眷属,通皆念佛。一直念到断气过三点钟,然后停佛声。为彼抹澡洗衣。若臂腕已硬,穿衣不便者,当用热水毛巾,搨在肩上、臂腕上,不久即活动可穿矣。最忌者,未死先哭,令彼生悲恋心,便难往生矣。

 

◎丧中一概不可用酒肉。儒家古礼,丧中严禁酒肉。若用,人便以为失德。今世礼全丧,以故食肉、饮酒、作乐、唱戏,无所不至。然汝父皈依佛法,汝亦皈依佛法,岂可犹依时世恶套而行。祈与汝兄弟等说其所以,勿以大不孝为孝。当以念佛,令亲神识得所为孝。能如是,则汝父固得利益。汝兄弟子侄,亦皆得利益。切勿谓(光)所说者,为不可依,则存亡均益。

 

◎临终助念,甚好,然仍须平时,常以临终助念之利益,破坏之祸害,与一切人说。令诸子孙眷属,皆能为助,不至破坏矣。请人助念,或有力不能为之时,若眷属详知,则其利大矣。

 

◎倘顶门后冷之话,不是虚饰,则必可往生。然为人后者,当常发导亲神识得所之心。不得谓亲已往生,用不着吾等追荐。须知凡亲没后,诸眷属必须至诚念佛。以期未往生即得往生,已往生则高增品位。此不但有益于亲,实则有益于己。以其以亲之故,令诸眷属,种出世之大善根,校比唯为己修持者,功德更为殊胜。以由孝亲之心,致与佛所立之净业正因相合故也。

 

◎今人多好虚名,不务实行,每每讣启粉饰得极好极好,冀人观之以为荣,而不肯认真念佛,令亲真得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实益,并现在眷属亦皆各各种临终往生之因,岂非好名而恶实哉。愿汝矫近世弊,则幸甚!幸甚!

 

◎助念之事,利益甚大。若不为助念,便成破坏正念。勿道无功夫之人不能往生,即有功夫之人,由家人破坏,亦不能往生。故当深劝家人同修净业,方可不致功败于垂成,或仍沉沦于生死苦海也。

 

◎吴泽南之母将终,往太平寺请僧助念,德师赠大悲米。至家,则舌僵不能说话,急冲水,向舌点之,则会说话,随众念佛。临去,大声念三声,遂逝。此米乃以「大悲咒」加持上万徧者。

 

◎凡临终人,神识昏乱,若服大悲水、或香灰水、大悲米水均可神识清明。若又有人助念、决定念佛而逝。(按:香灰水为加持大悲咒之香灰冲水)

 

◎肯念佛固好,不肯念,为彼说,彼听得佛号,亦种善根,听久则亦有大功德。

 

◎汝年已老迈,来日无多,宜将念佛利益与家眷说。并及临终助念之益,破坏之损,照《文钞》《嘉言录》所说,为彼等说之,令其预知,庶不至临终行落井下石之孝。又宜写一章程,请二三同志为之证明。俾将死勿破坏正念,以成就正念。死后勿杀生,免添我业累。若不如此,天地鬼神当必鉴察。以此纠正俗知俗见,庶可得正念昭彰,随佛往生也。

 

◎临终怕死,闻生西方之利益,始生信,决定在下品中。然生下品,比生天作天帝天王,尚高超无量无边倍。业已超凡入圣,又何歉乎!

 

◎荐亲,只期往生西方,何问落于何道?此意似好,实为障碍。以人之神识,随业所转。汝以至诚心,为母念佛,仗佛力故,即可往生。问落处,便是作未往生想也。

 

◎九品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

 

◎欲荐亲往生西方,当率家属同念佛号,方是直截修持。《观世音经》、《心经》,功德不可思议,然须以此功德,为亲回向。

 

◎普通无道心人念经,即从头至尾念完,不漏一字,功德也有限得很,还是自己志诚念佛好。即请僧做场面,也是念佛好。念佛之章程,是先念《阿弥陀经》一徧。次念往生咒三徧,或七徧,二十一徧。次念赞佛偈。念佛,先绕念,次坐念,次跪念三菩萨名,次念发愿文,次念三皈依。毕,礼佛三拜而退。此头一次之法则,二次照此也好,或不念《弥陀经》、往生咒,但焚香礼佛后,即念赞佛偈、念佛。

 

◎我辈所宜致力者,乃生真信,发切愿,以志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其往生之期,任缘迟早,不可预作一即得往生之心。

 

◎净土法门,纵临终始闻,能生信愿而念,即可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况未至临终,即已预修乎!

 

◎人子之心,总愿亲常在世。而世间相,本系生灭不住,岂能常存。今既去矣,不宜过为悲哀,宜认真念佛。俾吾亲之灵,得其实益。未往生,则祈得往生;已往生,则增高品位。切勿随顺劣俗,以丧事作戏事,瞎铺排,胡张罗,得罪于亲于天。

 

汝父于未终前洁净,终后仍洁净,此实身心清净之表示。有业力者,此时不但不能洁净,尚有自食其粪者,乃表示堕落之相。人生一切事,都可伪为,惟临死及死后所现之相,均不能伪为。人于临死,颜容即变,况死后二日,更加和悦,且带笑容,此系表示往生之相。又死经数日,全身已冷,额犹带温,此亦表示往生之相。

 

以凡夫死时,热从下至上,于顶门后灭者,必归圣道,了生脱死也。汝不详知,按去后面色,及去时大家助念,成就净心,必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汝父如是,汝母亦应如是。人子能如是助父母之道,俾得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则世间所有之孝,皆不能及。

 

◎汝父病极沉重,不可作世间痴心妄想,当依佛法,为之助念南无阿弥陀佛。祈其寿已尽,则速蒙佛慈,接引往生西方;寿未尽,则速得痊愈。汝父年已七十多,当此危险世代,固宜全家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西方。若其世寿未尽,亦可以助念功德,令得速愈。但不可只求病愈,不求往生,如其寿尽,便失大事。

 

当为汝父一心助念,彼能念,即随之念,不能念,则一心听汝等念。凡要紧事,当先问问。不要紧事,概不可提。若有志诚恳切之居士,宜请几位,同你们分班相续不断的助念。一直念到断气之后,还是一样的念去。如此接连再念三点钟,方好停念。又切不可未死以前,及才断气,就揩身换衣哭泣。此等行为,皆是拉他下海。世间人以此为孝,其破坏正念,不能往生,反令堕落,罪同杀亲,要紧之极。

 

◎汝等欲减己寿而增父寿,(光)不为然。何以故?当此高年,又经乱世,后来之事,不知如何?固宜祈亲速生西方,以免后来或不如现在,则更难助念矣。今附大悲香灰少许,冲水澄清服之,纵死,服之亦能神识清明,正念往生。若不至死,则可速愈。至于死后,切勿瞎张罗,开吊会亲友。即至亲厚友来,必须用素,永断酒肉。丧葬、敬神、待客,通通用素,万不可用酒肉。丧中不用酒肉,儒家古礼如是,不独佛教为然。皇太子居丧,偷着吃酒,史官必书其事,以传后世。现在礼废,居丧作乐杀生,当做体面,汝等切勿学此极恶之派。

 

◎世间为儿女者,于亲临终,多是落井下石。汝兄弟肯听我言,致汝父往生西方,是为真孝。汝须知无论老幼男女,临终均宜如是助念。均宜气断以后,至少须三小时,不动彼体,不停佛声,不行哭泣,愈久愈好。(恐不懂事的人,久则不能依,故止云三小时。)神识不清,吃大悲水后,神识便清。可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亦不可思议。

 

◎平常人死,热气一无,身体便硬。念佛人数日不硬,乃是常事。回煞一事,乃世人俗见。凡寺庙中死人,均无回煞之事,吾乡名为出殃。念佛人往生西方,不可依俗人瞎安顿而行。今为汝等立一儒释两兼之办法。当回煞时,全家至诚念佛,或一小时,或二三小时即已。切不可照俗人回煞之办法,则于亡人及存者,均有大利益。至于开吊宴客,实在失礼之极,宜以此费作赈灾费,以此功德,回向西方,是为最善。即不能无一客来,决不可用酒肉,即敬神亦用素。

 

◎净土法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无论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在家、出家,若肯生真信,发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圣号,无一不于现生临终得往生者。世之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一以不依佛教,口说往生,心恋尘境。一以不教眷属念佛,并不预说助念之利益,及瞎张罗,预先抹澡、换衣、问事、哭泣等祸害。及至临终,眷属不唯不助念,反为破坏正念,功败垂成。事依俗见,令亡人仍沉生死苦海,可不哀哉!

 

◎人子于亲,当令神识得所。今之为人子者,多多皆是以落井下石为孝。如其不肯下石,似乎羞惭无颜见人一样,越下的石多,越自为得意。可怜父母一生为儿女,及至其死,又借此丧事杀诸生命以祭其灵,以宴其宾,以自食噉。尚扬扬得意曰:「我于我亲丧,杀了几只猪,买了几多鸡鸭鱼虾以宴宾客,我父母生我一番,我也可谓尽心焉耳矣。」而不知因亲丧杀生,令亲受杀报,凡眼不见,谓为行孝;天眼视之,比杀亲为更可怜悯。何以故?以所杀生多,令亲与自己及宾客,生生世世,相为酬偿,可不哀哉!成家之子,不借重债,况欲行孝,而借性命之债乎!

 

◎汝果真发孝心,即柴老太夫人堕于恶道,汝能以至诚心为彼念佛,亦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况未必堕恶道乎!是在汝之诚否,不宜以柴老太夫人之去时景相为断也。

 

◎汝之为母之诚,可谓至诚无加。然当以此诚,劝母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之为究竟有益之孝。世间习俗为亲谋者,属皮毛上事,尚有加亲之罪(如以肉食奉养为孝),扳亲堕落(如临终预为揩身换衣,闲谈安慰及哭泣,并丧祭用酒肉及待客等)。此种事理,在俗人不知,固不足责。若佛弟子,犹狃于习俗,则是借此以博孝亲之名,实则破坏亲之出苦之路,成就亲之堕落之方。

 

◎至于为人助念,何可为念观音,又为祈寿乎。念佛,寿未尽亦能延生。念观音,则无求往生之心念,若寿已尽则误事。非念佛定死,念观音定不能往生。然痴人以无求往生之心念之,故亦只成误事之一种业感也。无量光,即消灾;无量寿,即延寿。念阿弥陀佛,极功尚能成佛,岂不能延寿而令速死乎!

 

◎有净业正因,再加以正信心自念,眷属助念,何虑不生。所不生者,由情爱一起,正念即失。勿道功夫浅,即功夫深,亦不能生。以凡情用事,与佛圣气分相隔故也。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由此因缘,平素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临终若被无知眷属,预为揩身换衣,及问诸事与哭泣等,由此因缘,破坏正念,遂难往生。以故念佛之人,必须令家中眷属平时皆念,则自己临终,彼等均能助念。

 

◎病者临命终时,搬动卧处、更换衣服,实是增其痛苦,促其速死。孝子仁人,何忍出此。若谓死于卧床,后人卧之不吉,则是以寇仇视其亲矣。若谓衣冠不整,为鬼将蓝缕裸裎。果如所言,则何不将食物塞满其腹,免彼为饿鬼乎!臭皮囊且无用,况衣物哉!气绝之后,亦当任其侧卧,不必矫正。(任他临终时,或坐或卧、或侧或仰、或直或曲、均当听其自然,不可移动。)因此时仍有知觉,略一触动,便生瞋恚。一生瞋恚,将堕入毒蛇猛兽道中。须待周身冷透,神识完全脱离,用热手巾搭肋膝等处,即可转软更衣。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窃谓徒悲究有何益,须知死生大事也,信愿念佛大法也。既知死之可悲,当于未死之前,修此大法,则死不但无可悲,且大可幸也。何以故?以净业成熟,仗佛慈力,直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众苦,但受诸乐,渐次修习,直至成佛而后已也。

 

然欲得此大幸,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培其基。加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便可决定即得矣。

 

至于临命终时,无论久修始修,皆须眷属及与净友为其助念,庶可正念昭彰,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矣。即平素不念佛之人,临终请善友开导助念,亦可往生。

 

是知助念一事,最为紧要。修净业人,当于平时与家属说其利害,俾彼了然无疑,决不至临时以世俗情见破坏正念,而于存者亡者均有实益。《念佛饬终津梁》及《饬终须知》,用意措词,悉皆周挚,实为保护成就行人一大事因缘。若肯展转流通,俾一切同人咸知其益,其为功德,唯佛能知。愿世之为人子孙,及为人父母兄弟朋友者,各皆依行,以期亡人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华,佛授一生之记,实为大幸。〔注〕此段辞句,撷取自印光大师对《饬终津梁》之跋文。所言「饬终须知」,应指《饬终津梁》内耿君鏕所撰之〔饬终须知〕,此〔饬终须知〕有别于世了法师所造之《饬终须知》。

 

【饬终津梁】

 

李圆净编  印光法师鉴定

 

〔目录〕

 

●饬终津梁提要

 

●印光法师序

 

●第一篇  饬终章程

 

    ◎临终正念团团约〔绍兴佛学研究会莲社〕

    ◎念佛助生极乐团章程〔余姚佛学会〕

    ◎助念生西会章程〔云南四众佛教会〕

 

●第二篇  饬终言论

 

    ◎临终舟楫

    ◎念佛饬终津梁〔炊萸馆主〕

    ◎饬终须知〔耿君鏕〕

    ◎莲根法师病中痛策

    ◎善导大师临终正念文

    ◎慈照宗主示临终三疑四关

    ◎念佛人之存心〔李智圆〕

    ◎莲池大师法语七则

    ◎竹窗随笔摘录六则

    ◎净土晨钟摘录五则

    ◎大佑指归集摘录

    ◎智者大师十疑论摘录

    ◎天如禅师净土或问

    ◎临终三大要〔印光法师〕

 

●第三篇  预示利害

 

    ◎印光法师复周孟由昆弟书

    ◎印光法师复黄涵之居士书

    ◎印光法师与徐蔚如居士书

    ◎印光法师复裘佩卿居士书

    ◎印光法师复郁智朗居士书

    ◎印光法师复范古农居士书

 

●第四篇  饬终实效

 

    ◎王莲台居士〔王莲航〕

    ◎单寄芗居士〔王莲航〕

    ◎童莲国居士〔余姚念佛助生极乐团〕

    ◎杨莲航居士〔余姚念佛助生极乐团〕

    ◎罗梓生居士〔印光法师〕

    ◎陈了常优婆夷〔印光法师〕

    ◎先慈周太夫人〔陈文中〕

    ◎毛母牟太夫人〔郑步武〕

    ◎王母何太夫人〔庄蕴宽〕

    ◎朱母任太夫人〔吴尚彬〕

    ◎曹母罗太夫人〔余姚念佛助生极乐团〕

    ◎张德瑜居士〔余姚念佛助生极乐团〕

    ◎张启莹居士〔余姚念佛助生极乐团〕

 

〔正文〕

 

●饬终津梁提要

 

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久证,诚恐不易得力。况眷属不谙利害,往往以世情而破坏彼之正念。此饬终社之所由结集也。

 

饬终云者,即助生之谓也。盖以行人当此时节,得人开导而辅助之,则欣厌心生,贪爱情息。耳闻佛名,心缘佛境,自可与佛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譬如怯弱之人欲登高山,前有牵者,后有推者,左右有扶掖将护者,自不至半途而废耳。即使平素不闻佛法之人,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令生信心。又为助念佛号,令彼随大众音声,或出声念,或心中默念。果能如法助念,无一切破坏正念等事,亦可往生。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故得此殊胜利益也。愿为人子孙与诸眷属及父母等,同知此义,同依此行。方可名为真慈孝亲爱也已。

 

●印光法师序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佛由究竟悟此心故,彻证涅盘。众生由究竟迷此心故,长轮生死。

 

缅想从无始来,我等众生,与释迦世尊,同为凡夫,同受生死之剧苦。世尊以能自振拔,具大雄猛力,精修戒定慧。遂致三惑全断,二死永亡,安住三德秘藏,普度九界群萌。论其时劫,则尽剎尘而莫算。论其法门,则罄海墨而难书。于此时劫,布此法化,我等众生,岂无闻法修行,欲证此心之一世。但以烦惑深厚,无力断除,再一受生,又复迷失。兼以未遇仗佛慈力,即生往生之法。或修此法,由自力薄弱,无人辅助。或自力充足,临终被眷属多方破坏。因兹久经长劫,轮回生死。纵蒙佛化,依旧徒具与佛无二之心,而不能得与佛同证真常之果。上孤佛化,下负己灵。每一思及,五内如焚。

 

今者幸闻如来悲愍末劫众生,无力断惑,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俾一切若圣若凡,同于现生,往生西方。则已断惑者,高登补处;尚具缚者,亦预圣流。实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而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而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故得十方共赞,九界同遵。况我等凡夫,舍此将何所恃乎。

 

近来世乱已极,天灾人祸,频迭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具正知见者,皆知此世界非安隐处,西方极乐世界,乃我本有家乡,于是作归家计,同修净业。又虑临终自力薄弱,无人辅助,及眷属无知,破坏正念,以致仍留此界,不克往生,由是大家提倡饬终助念之事。若绍兴、余姚、云南、上海各佛学会,或订立章程,或阐发利弊,必期于令命终者决定得生西方而后已。此心此事,诚堪钦佩。

 

李圆净居士,犹恐过为简略,或致人不介意。因会萃各处章程,及诸言论,又复采取古今发明临终利害等文,并近来因助念故,遂得往生之事证,厘为四篇。第一饬终章程,第二饬终言论,第三预示利害,第四饬终实效。乃名之曰《饬终津梁》,祈(光)作序。

 

(光)年届古稀,学无所成,窃恐一气不来,又复轮回六道,则其苦何堪设想。因兹灭踪长隐,专修净业,庶不致平常为他人说者,自己反无其分,令无知者因兹谤法,以堕恶道也。兹于将入关前,接得伊书,不禁有感于衷。爰为撮举净土法门之大意,及助念之利益,以期世之学佛者,咸各注意。庶可大畅如来普度众生之本怀,亦堪成熟自己多劫培植之胜因矣。

 

民国十九年庚午季春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第一篇  饬终章程

 

◎〔临终正念团团约绍兴佛学研究会莲社〕

 

吾越莲社之组织也,为弘扬净宗,发挥佛理,藉研究以资精进,凭劝发而励修持,仰步先尘,垂范方来,愿成两利,志切双修,殊胜之事业也。

 

惟念佛法门虽简虽易,而一心不乱至难至微。居家修士,于现证三昧既属难能,即稍或懈废,于临终往生亦恐未稳,此必赖乎平日之信愿深切,勇猛精进,二六时中执持无间,方克有济耳。

 

莲台老居士有鉴于此,发起组集临终正念团,为曲突之计,冀桑榆之收,以助行而补正行,则利他正亦利己焉尔。下列条例。凡属团员。各应遵循。

 

第一条:本团团员,以互助临终正念,决定求生净土为宗旨。

 

第二条:本团公举团长副团长各一人,主任召集团员,率领赴会,指挥一切。团长有不能执行职务时,由副团长摄理之。除有特别障故,或声明自愿退位,得改选外。任期以二年为限,但亦得连任。

 

第三条:凡莲社社员,通达佛理,精修净业,明白事理,已感化家属者,皆得为本团团员。但须团员二人以上之证明,方许入团。入时应将姓名、住址、职业、通讯处、年龄、生辰、报告注册。

 

第四条:凡遇团员病重或急病,自知不起者,可由其家属通知团长,由团长邀各团员遄往彼家,依法互助,策励往生,人数不拘,至少不得在四人以下。

 

第五条:遇各团员生日,由本人预先函订日期,召集团友至彼家,举行普佛会,念普佛一日,其人数至少亦不得在四人以下。集会时,主席者勿庸作寻常应酬,但趺坐于下首正中,作临终着力十念之观想,俾养成习惯,引起旁观向慕,以尽本团推行之利。

 

第六条:除团员生日举行普佛会外,每月望日,举行常月普佛会一次,向各团员挨次轮往,至团员增多,每月有生日佛会时,其常月佛会停止之。(举行普佛会不得用以度亡,启人轻视,讥为应赴,是不能增上,反而病随药加,则谬矣,盖学佛者无恩不报也。)

 

第七条:团员生日之普佛会,如此日适逢常会期,则普佛会应提前一日举行,此外不得变更日期。倘有事故,必须延改者,须预先声明。

 

第八条:遇有未入团之社员,或有未入社之善信,在于临命终时,欢迎本团往助西归,亦可出信相邀,本团不分畛域,亦尽利人之义务。

 

第九条:本团团员,除临终时必须通知,闻讯者即往外。倘有团员居住城外过远,来往不便者,酌量免去集会。若欢喜举行时,须经函邀,然后前往。

 

第十条:凡团员外出时,若遇生日佛会,常月佛会,须由家属照约办理。如果家属不能代办者,准其免去常月会。

 

第十一条:凡团员遇有出外时,或在外经商者,不能按期赴佛会,须先时向团长声明,回家时报到列席,亦如之。(如不出门,邀而不往者,接连三次则出团。)

 

第十二条:凡莲社社员,虽未入团,倘遇团员生日佛会,或常月佛会,或助往生,亦喜加入赴彼时,可要求团员向团长介绍同去。

 

第十三条:凡团员生西后,其生日佛会停止之。每年于其往生日期,集念普佛一次,在会午后举行。(如由其家属邀请,则往彼家举行之,惟不得另有法事,以免夹杂,致失善利。)如适逢常会期,则于次日行之。(各团友应列表座右,届时来会集念,寒暑无忌,毋待邀请,既有心加入,须实在而行。)

 

第十四条:凡有团友生西者,各团员每人应派出小洋二角,以作祭享舟金之用。倘有余,作储金。

 

第十五条:本团约有未尽之处,随时由团长召集团员议订之。

 

新增条约三段,与余姚佛学会念佛助生极乐团章程第三四五章同,故略。

 

以上各条,凡各团友以及家属,均应遵守。于邀请助念时,尤须予以便利。将欲临终及断气后一切办法,悉听助念者之指导而行。如未入团之会友,及并未入会者,而欲邀请助念,更宜注意此节,否则却邀。

 

〔附创结临终正念团序〕

 

切思临终正念,为莲社社员往生极乐最要关头。《十六观经》云:「中品下生,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广说极乐国事,及四十八愿,即得往生。」又云:「下品上生,闻说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亦得带业往生。」

 

是临终策励正念,在《观经》中我佛早有明训。且长生等外道教,亦有同志临终策励等事,岂我莲社净业修士而可忽之。

 

况同人结社未久,信愿虽深,功行尚浅,不独少上品资粮,恐中下生品,亦犹赖于助焉。鄙人有鉴于此,深恐临终正念未坚,易为阴境现前所摄,是以为未雨之筹。爰集同志数辈,创立临终正念团,订立团约。幷列各团员姓名住址年纪生辰,缮就一册。凡团友遇病笃之时,即查照册开各团友,吩咐家属,分别函请来家,使在病人床前,说法念佛。并劝止家属勿动悲泣,以免惑乱病者之心神。尤须勉励本人,一心念佛,临命终时,得此同志助念,获益不浅,则往生极乐世界,可操左券焉。是为序。

 

佛历纪元二千九百五十年岁次癸亥巧秋之日莲台居士王积轩序

 

◎〔念佛助生极乐团章程余姚佛学会〕

 

 

称念弥陀名号,求生极乐国土,为如来胜方便。然三昧未成,业境可畏,净念不续,往生多阻。平日修持精勤,全仗自己。临殁提撕引导,尤赖助缘。

 

盖临终一念,为后有生因。斯时无始善恶诸业,同时显现。八识不能把持,则随业升沈,出苦无日。故斯时千钧一发,实可畏也。若有善友,为助病人,使目覩圣像,耳闻佛号,净其境界,摄其正念。则末后一着,定当突破铁围,往生净土,非业力所能牵住矣。超脱三界牢笼之苦,永免死生流转之悲,尽举天地间事,孰有较胜于斯者。爰邀同志,组织念佛助生极乐团,缔无上之胜缘,期同登乎净域,订定章程,开列于后,各界善信,幸垂鉴焉。

 

○第一章  总则

 

一、本团定名为助生极乐团。

 

二、本团以援助临殁行人,往生极乐世界为宗旨。

 

三、凡佛学团体中人,均有加入本团之义务。

 

四、入团时,须报名注册,详载自己年龄职业,及通信处。

 

五、本团公推团长一人,幷设理事若干人,襄助团长指挥一切,兼司报告记录,及会计事宜。任期均以二年为限,连举得连任。

 

六、行人病亟,照章邀请本团助念时,由团长及理事邀集团友。团友闻邀即至,以免贻误。

 

七、本团经费,由团友自行乐助,并不在外募捐。

 

八、本章程如有未尽事宜,由团友会议订定之。

 

○第二章  邀赴规则

 

一、凡邀请本团助念者,须由家内主持人,或代理人,填明邀请书,详载病人名号、年岁、职业、详细住址。幷声明照章行事,决无违碍等情。经团友介绍,俟理事考核行之。

 

二、团友家属,设有深信切愿,求生极乐,预拟命终之际,欲邀本团念佛协助,又虑子侄辈稍不留意,坐失机宜者,可填就助念预约书,详载本人名号、年岁、职业、详细住址,及预约之言,幷指定代表人(家属代表)。嘱家属听受指挥,予以便利。又声明照章行事,决无违碍等情,通告理事存记,惟其事之允许与否,当由本团会议定之。

 

助念预约书,有家属全体署名签字或盖章,则更完善。届时(临命终时)本团接到代表人报告,方可察核行之。

 

三、凡邀请本团助念者,时期长短,或三日、或五日、或若干日,得预先订定,但以三日为最小限,需延长者,届时再订。

 

四、邀请助念团之家属,须举定代表,以便与本团代表接洽一切,代表人须佩带徽章或符号。

 

五、本团遇有邀请助念时,应会集团友,推举代表,以便与邀请家接洽。(助念团友邀集单另备)幷推举庶务会计等员,帮同理事,筹备住所膳食等项。

 

六、本团各员,赴邀请家助念时,须佩带本团徽章,代表人加佩代表徽章。

 

七、助念期内,各团友须认定每日値班时刻。挨次轮値,如不能准时値班时,须切实托团友代理。

 

八、助念时刻,或全昼夜,或因病势暂瘥,但在日间助念,或订每日若干时,临时由两方代表与理事酌定之。

 

九、助念期内,一切经费。(盘川、住所、膳食等。)由本团担任,家属有乐助本团经费者听。

 

十、助念期内,团友均系义务性质,昼夜轮念,或难为继,须由本团另邀僧尼或女众代念时,经费概由本团担任。惟邀僧或尼、或女众,应由两方代表商妥,报告理事决定之。

 

○第三章  助念办法

 

一、赴请助念时,至少由理事一人,率众同往。随带接引佛像(或木质金装,或五彩绘画均可。)及引磬香烛等需用物品。

 

二、初到时,一面将助念利益及所避忌,切嘱行人家属。一面策励行人,及布置一切(佛像面东,行人宜西向,坐卧不拘。)

 

三、俟团友齐到后,开始总念一次(约二小时)。若病亟者,可由先到者先念,无须等候,由理事视缓急酌定之。

 

四、总念毕,由理事将全团分定班数,扣定钟点。遇紧急时,须日夜轮念,务使佛声相续不断,至行人全舍暖觉方止。

 

五、班数分定,未轮著者,可回休息。但应于轮期前早到,以便瓜代。若人数少,可劝家属加入。

 

六、行人临终时近,须令家属加入同念,以免有妨碍举动。如对行人有须策励处,斟酌行之。

 

七、行人生西瑞相,须注意考察,以便报告。

 

八、助念仪:团友坐佛案两旁,家属代行人拈香行礼,行人合掌听念(自念声默不拘)。

 

先总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弥陀经(一卷)

往生咒(三遍)

赞佛偈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数百声或数千声)

总念时临了,再念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称)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称)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称)

忏悔偈(一遍)

愿生偈(一遍)

 

次分班念:

 

初念从赞佛偈起,以后换班,但念一句佛号。

 

最后休止时(即行人全舍暖觉以后),全体齐念愿生偈一遍(一字一引磬)毕。

 

再念四句回向文:

 

助念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附记)印光法师云:「助念仪亦无碍,但系未至临终时之仪。若至临终,即可从赞佛偈起,赞佛偈念毕,即接念佛号,永不更念别号。直至将欲停止,再照所订之章程,念三菩萨及回向,不可死执。

 

○第四章  团友须知

 

一、念佛助生,关系最巨。但亲属对于亡者,情爱所系,令其不动悲悼,似属难能。是以朗诵佛号,使病人正念现前,得生赡养者,实赖净业友人之协助。故团友逢有邀请助念情事,责任所在,当迅速临莅,如救火然,勿得迟延贻误。

 

二、团友既到邀请助念之家,推举功行纯粹,长于说法者,到病人前安慰劝勉,施以无畏。应云:「我等为汝念佛,虔求加被,愿汝寿未尽则速愈,寿已尽则随佛往生耳。然娑婆恶浊,易失正念。,固当一心念佛,以求佛慈接引,即得往生。当生欢喜心,如出牢狱,得回老家,切不可怕死,若一心念佛求往生,寿若未尽,由一心念佛故,即得业障消除,疾病痊愈。寿若已尽,则即得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若痴心怕死,则寿不可延,往生永无希望矣,可不哀哉。大众须竭诚净念。俾得往生。」

 

三、团友相处,应出以谦和诚敬,远离我慢贡高瞋恚嫉妒。不然,则是拒人千里,失却临终助念之大利也。

 

四、念佛助生极乐,助念者获有四种利益,兹列于左。

(甲)我为他人临终助念,我之善根因是而长大,功德因是而增加。

(乙)我为他人临终助念,因是而获得无边阅历,可为自己法戒。

(丙)我为他人助念,则他时人亦为我助念,可获相助之功。

(丁)彼人因我助念故,得生西方。他日以此善因缘故,彼人当从西方侍佛来迎,助我得力。

 

○第五章  家属须知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延年,世寿濒危,即得往生极乐。世人不察,每以佛法但为超度幽冥而设。,疑为不吉,庸愚瞽见,大谬大谬。《华严经》,佛升诸天说法,无量天帝,共赞佛法,最为吉祥云。念佛者,佛所说之法也。故一心念佛,功德实不可思议。

 

二、凡眷属人等,切不可入房与病者作软爱语,或临床挥泪,扰乱病者正念,累其堕落。

 

三、病房之中,除念佛者外,非必要时,伺候者以二人为限,其余可在房外静候,不宜喧哗,或加入同念更佳。

 

四、病者气绝以后,切忌哭泣,又忌揩洗手足、搬动身体、掉换衣服等事,致使行人痛苦,丧失正念。须照常念佛,待至暖觉全舍以后,方可举行。

 

五、病者暖觉全舍以后,臂膝弯屈,难以正直,可用热水手巾搭于臂膝弯处,自然照原。其实屈亦何碍,切不可听从世俗之谈,谓行人手足不直,来生将成折肱跛足之人。此等谬见,稍有识者,即知其妄。盖修行有得者,多侧卧而逝(称为吉祥逝)或坐化立亡。夫侧卧坐化,手足必屈,不辩自明。即释迦牟尼佛涅盘时,亦侧身右胁而卧。故行人身体之正直与否,实不成问题也。

 

六、生西以后,家属应以念佛代灵前哭泣。

 

七、祭祀应以素斋代荤菜。

 

八、节省丧事种种靡费,以作佛事,或买放生灵,为行人生西之助。

 

附录邀请书式(略)

 

◎〔助念生西会章程云南四众佛教会〕

 

第一条、本会以集合念佛净侣,互相赞助,使有病者得消灾延寿,寿尽者得往生赡养为宗旨。

 

第二条、本会设于四众佛教会内,由在会比丘及优婆塞两众组织之。但会外净业行人有愿加入者,须有会员介绍,经理事考查允许,方得入会。

 

第三条、本会设理事一员,为名誉职,由会员以公推式选举,每年一任,任满另举,但继续当选者。,不得推诿。

 

第四条、本会设司书会役各一人,均以佛教会内之执事人兼任。每次酌给津贴,届时由各会员捐给,不得向病家需索。

 

第五条、会员入会之手续如左。

(甲)在佛前立度己度人恪守规约之宏誓。

(乙)报明姓名年岁住址等项,登记于册。但登记后住址有迁移时,应通知会中,转告各会员知照。

 

第六条、会员给证书登记表各一张,以资证明。

 

第七条、本会恭请西方三圣画像一幅,并备引磬一枚,以便携用。

 

第八条、会员于入会后应励行家庭佛化,循循诱导,使全家皆有正信,或同修净业。其于助念办法,尤须随时叮咛嘱咐,使其知之有素,庶有病助念时不生障碍。

 

第九条、本会成立后,凡会员中有疾病,或自料不起,或预知时至者,应即遣人赴会请求助念,并通知邻近会员先往助念。

 

第十条、理事接到前项报告,应立即开单,分请会员到其家中助念。至会员到齐后,开始总念一次。但病势垂危者,可由先到者先念,续到者续念,不须待齐,由理事视其缓急定之。

 

第十一条、前条总念毕,由理事将全体会员分为数班,扣定钟点,日夜轮诵,务使佛号声音相续不断。直至病已转机,或形寿已尽,全舍暖觉之时,方得停诵。

 

第十二条、理事及未轮値之会员,应代为照料佛棹香灯,使不断绝。并当安慰病人家属,勿使其扰乱助念。如病势垂危,或病人已知时至者,尤应将第十七十八等条理由办法,预先诰诫,俾临时不致妨碍。

 

第十三条、病室之西,应虔供佛棹。病榻须正对西方,使病人随时皆得睹圣像,一心专注,以冀感应。但为地方及特殊情形所妨碍,不能如法措施者,得酌量变通之。

 

第十四条、助念之法,只击引磬。,念弥陀圣号。不得搀杂其他经咒法器,及世谛语言。但如时机尚早,或病人请求时,亦可将经、咒、偈、赞完全念齐。

 

第十五条、助念声音须高低适宜,使病人时闻圣号盘音,以资警觉。

 

第十六条、病人如现各种不善之状态,或出不善之语言,应随时提撕警觉,为相当之纠正,总使其时时正念现前为主。宜相机善巧,勿令触发烦恼。

 

第十七条、病人临终之前后,应照左列三项注意办理。

 

(甲)在未入昏昧位之前,应使之吉祥而卧,如不能者,亦听其便。

 

(乙)在未入昏昧位之前,应时时防维,勿使家属人等以恩爱软语及世情纠缠诸事萦扰其心,更忌临床哭泣喧哗。扰乱正念。

 

(丙)已入昏昧位,尚未全舍暖觉之时,应防维家属人等,不得以手指器物稍触其身肤。即世情上之沐浴更衣移床等事,亦须俟将入殓时,方准动作。

 

第十八条、病人殁后,亲友倘欲测验以知其生处者,应于将近入殓时行之,切不可太早,以免误事。测验之法,轻手试探,注重其最后舍暖觉之部位。其有瑞相者,尤应征其平日行诣入道因缘,广为宣传,以资激劝。

 

(附测验生界偈)舍暖升降凭测验,足板地狱膝畜道,人天胸额腹饿鬼,顶舍成圣归正教。

 

第十九条、病人家中关于世谛之医药等事,助念者不应过问,但有亲谊关系者不在此例。

 

第二十条、会员有事远行时,应先行报明会中,并指请其他会员代念。如助念轮班时,临时有事不能到场者,亦当请其他会员代理。如三班不到,又不请人代理者,即由理事通知开会,取消其会员名字。

 

第二十一条、凡请求助念之时,不得同时邀请外道神像符箓及师巫道流混杂妨碍,致损佛法威严。

 

第二十二条、会员之外,或有为父母亲属,请求助念时,得由理事考查允许,照章办理。

 

第二十三条、会员有重病不通知,或通知太迟,致助念不及者,是病人宿缘所致,家属不能藉以责备。

 

第二十四条、病家出殡时,全体会员以默声念佛送之。

 

第二十五条、凡经助念者,应告其家属,随力照下列各项办理。

(一)每日以念佛代灵前哭泣。

(二)祭祀以素斋代荤菜。

(三)节省种种费用(如冥器排场等),买物放生,或作其他功德。

 

 

第二十六条、本会开会无定期,有事故时,由理事临时通知。

 

 

第二十七条、本章程如有未尽事宜,得由会员三人以上之提议。,开会议决之。

 

按:兹事体大,各处创办伊始,所订章程,处处从起正信远讥嫌上着想,艰难缔造,煞费苦心。然而事属创办,仍须随时审察利病,损益变通,以期推行无滞,收效日宏。且地方情形随处不同,或当扩大组织,或更缩小范围。或可有请必到,或须择人而施。以及舟车费用饮食住宿等事,应如何筹措,方能无障无弊,是在主持其事者因时因地而制其宜。上列各章程,不过藉以发凡起例,为十方同仁作一考镜之资耳,编者敬识。

 

●第二篇  饬终言论

 

◎〔临终舟楫〕

 

佛制亡僧焚化,原为令其离分段之假形,而证真常之法身也。故自佛立制以来,僧众奉为常规。奈法道陵夷,延久弊生。如今释子,率以焚化了事,不依制度。每有以病者临脱气时,遽为穿衣搬动,及入龛一二日,即行焚化者,可谓大违佛制矣。

 

佛说人有八识,即知识也。前五识,名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识。第七末那,亦名传送识。第八阿赖耶,亦名含藏识。夫人之生也,惟此第八识,其来最先。七、六、五识,次第后来。及其死也,亦此八识,其去最后。余识,次第先去。

 

盖第八识,即人之灵识,俗谓灵魂者是也。然此识既灵,故人初受母胎时,彼即先来。故儿在母胎中,即为活物。至人死气断之后,彼不即去,必待至通身冷透,无一点暖气,彼识方去。识去,则此身毫无知觉矣。若有一处稍暖,彼识尚未曾去,动着触着,仍知痛苦,此时切忌穿衣、盘腿、搬动等事。若稍触着,则其痛苦最为难忍,不过口不能言、身不能动而已。

 

考经云:寿、暖、识三者常不相离。如人生有暖,则有识在,识在则寿尚未终。古来多有死去三五日而复生者,详载典章,历历可考。儒教亦有三日大殓之礼,缘眷属恩爱,尚望其万一复生耳。

 

若我僧家,虽不望其复生,而亦不能不体其痛苦,遽尔搬动,以及迁化,其慈悲之心安在哉?古云:「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物尚如此,而况同为人类,又况同为佛子者乎?

 

且人情痛苦之极,瞋心易起。惟瞋心故,最易堕落。如经云,阿耆达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临命终时,侍臣持扇,误堕王面,王痛起瞋,死堕蛇身。缘有功德,后遇沙门,为其说法。以闻法故,乃脱蛇身,而得生天。

 

观此,可知亡者识未去时,即行穿衣、搬动,及即焚化,使其因痛生瞋,更加堕落。宁非忍心害理,故施惨毒?应思我与亡者,何仇何恨,乃以好心而作恶缘?

 

若云事属渺茫,无从稽考。则经典所载,岂可不信?迩来种种流弊,总因生者不怜死者之苦,只图迅速了事,故无暇细察冷暖。由是习以为常,纵有言及此者,反笑以为迂,致令亡者有苦难伸。

 

呜呼!世之最苦者莫过生死。生如活龟脱壳,死如螃蟹落汤,八苦交煎,痛不可言。愿诸照应病人者,细心谨慎,切莫与病人闲谈杂话,令心散乱,亦勿悲哀暄哗。当劝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以求往生。又当助念,令病人随己念佛音声,心中系念。

 

若有钱财,当请众僧分班念佛,使佛声昼夜不断。令病人耳中常闻佛声,心中常念佛号,则决定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即无钱财,亦宜大家发心助念,以结末后之缘。

 

至于安置后事,切勿在病人前谈说。只宜击引磬高声念佛,必使句句入病人耳,使彼心中常不离佛。木鱼声浊,临终助念,断不宜用。任彼或坐或卧,切莫移动,大家专心念佛。待至通身冷透,则神识已去。再迟二时,方可洗浴、穿衣。如身冷转硬,应用热汤淋洗,将热布搭于臂肘膝湾,少刻即可回软,然后盘腿入龛。

 

至诸事齐毕,尤须长为念佛。所有诵经、拜忏,皆不如念佛之利益广大。凡一切出家在家各眷属,俱须依之而行。则存者亡者,悉得大益。

 

再者,我佛涅盘,原本右胁而卧,以故入棺荼毗。今人若随其自然,坐亡者入龛,卧亡者入棺,尤为得当。但今人沿习成风,恐不以此为然,亦惟听诸自便。

 

至人死后之善恶境相,原有实据。其生善道者,热气自下而上升。生恶道者,自上而下降。如通身冷尽,热气归顶者,乃生圣道。至眼者生天道。至心者生人道。至腹者堕饿鬼道。至膝盖者堕畜生道。至脚板者堕地狱道。故偈云:「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夫生死事大,人所不免。惟此一着,最宜慎重。其照应病人者,当以同体之悲心,助成往生之大事。古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因缘果报,感应无差。欲求自利,必先利他。述此遍告同胞,恳祈人各注意。

 

◎念佛饬终津梁  炊萸馆主

 

○第一章  略说净土法门之当机

 

马鸣《起信论》云,末世众生。若于修行正法。生怯退想者。当知如来有胜方便。即以信愿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永无退转。〔注1

 

盖此净土法门,三经专宣,众典并宏。是如来兼为末世多怯退众生所开示,广施大无畏,以期普摄群品。何以故,众生于末世见如来法藏,繁奥难解,由是多怖畏而怯退者。如来于净土法门,说但能信愿持名,无须遍涉群典(志愿宏法者,非此所论)。

 

若末世众生闻菩萨须历三祇苦行,方成佛道,由怖畏长劫而生怯退想者,如来则说一生成办,不历僧祇。

 

众生又闻三障相续,生死难离,初信断见,七信断思,方离分段。因此怖畏无量,而生怯退,则如来于净土说不专断惑,带业往生。

 

又末世众生,寿命短促,知隔阴一迷,前功捐弃。因是怖畏怯退者,如来则说净土众生寿命无量,一生补处,绍隆佛位,永无退转。

 

又若众生虑末世佛菩萨善友甚难值遇,提携引导无人,不免怖畏,生怯退想,则如来曾于净土法门,说当生者诸佛护念,现生者弥陀接引,已生者上善共会。众生由是而得远离怖畏,信顺修持。

 

此由如来妙观察智,鉴照无遗。善巧方便智,大悲普摄。故《要解》云:「当知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截,仍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可臻其域。」

 

故《华严》一经,开示菩萨无量行门,善根成熟众生,亦既摄尽。末后一着,又以普贤行愿,导归极乐,使末世善根未定者,由是方便,而得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登莲池海会。可谓摄化无遗,畅佛本怀。

 

夫生佛心性,原自平等。佛则究竟圆证,生则迷背有浅深,致根器有利钝。凡学佛者,宜自审量。须择契理契机之法以修,庶不至长在轮回中也。

 

处今时代,若宏经大士,具眼宗师,固宜博涉群籍,诸宗并宣,鉴机接引,不宜偏废。然论收机广,下手易而成就多者,当推净宗。诚以阿伽陀药,本以一味而兼具众味。若于诸教思择未精,或未能即生断尽见思,则毋宁服此一味,以为主行,则决定无差。所愿有志求菩提道者,知所取舍焉。

 

〔注1〕《大乘起信论》卷下:「复次初学菩萨住此娑婆世界,或值寒热风雨不时饥馑等苦,或见不善可畏众生,三毒所缠邪见颠倒,弃背善道习行恶法。菩萨在中心生怯弱,恐不可值遇诸佛菩萨,恐不能成就清净信心,生疑欲退者应作是念,十方所有诸佛菩萨,皆得大神通无有障碍,能以种种善巧方便,救拔一切险厄众生,作是念已发大誓愿,一心专念佛及菩萨,以生如是决定心故,于此命终必得往生余佛剎中,见佛菩萨信心成就永离恶趣。如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根回向愿生决定得生,常见彼佛信心增长永不退转,于彼闻法观佛法身,渐次修行得入正位。」

 

○第二章  论净土法门念佛正行以外,当求饬终缘助,免收获失时。

 

凡修行不论何种法门,总须因缘备具,正助咸资,方得成办。若论净宗,自以念佛为正行,而持戒修观,实为最要之助行。此外,缘助之道不一,而以临终集净侣,为之念佛饬终,为最切要。前者念佛持戒等,为发起坚固善根不失时;后者念佛饬终,为成熟收获善根不失时。

 

云何不失时?盖念佛行人,若平日修持精勤,善根坚固成熟,己力堪恃,再于临殁,得善友助念,则收获定能增上,品位必然升高。如其未臻成熟,或戒德未全,尤为广征善缘,兼藉善友之念佛回向,提撕警觉,而捷得成熟,捷得收获,俾无唐捐过患。此之谓成熟收获,不失于时。

 

论娑婆火宅众生,不仗念佛,欲了生死,或有二三四五生,乃至无量生而未得出离者,盖因三昧未成,业境可畏,三障梗阻,断惑为难。以具缚凡夫,处于诸业重围之中,唯仗自己戒定慧力,奋突以出,诚非勇猛丈夫不克臻此。若一念把持不牢,便随业流转,须经历再生,重谋修进。

 

须知临末一念,正为后有生因。吾人赖耶本识,主宰难操,无非随业境转依。故殁后生因,实为一种炽盛境界,升堕皆由于此。盖临殁之际,吾人无始来所造,九法界中善、恶、不动诸业境界,同时识上坌集显现。此无量差别业中,必有一法界业,较为偏重。复以无明爱润故,成熟炽盛,即为此法界生有之开导依,八识随之执持,而此界依正,于以成立。

 

是故临殁行人,得莲友念佛饬终,使行人眼覩圣像,耳闻洪名,威仪整肃,心口相应,念念相续,声声不断,正所谓「三业纯和,六根都摄」,即为造就佛法界炽盛境界,随其开导而往生。管教华开见佛,忍悟无生,此之谓唯识所现。

 

盖以识心度生死大海,唯恃一句佛名为护身浮囊。而诸业境浪,排山汹涌以至,净囊一失,漂溺堪虞。若彼生死岸畔善友,能以念佛为缘助者,犹以无量净囊,系诸其颈,则凭借既多,永离怖畏,终抵无生彼岸。又如重舟胶浅,橹楫难施,正需前挽后推,方能济渡。众生业重行浅,非自心力所能出离,故滞于生死。若净众推之于后,弥陀接引于前,固何往而不生西哉!

 

念佛饬终之方便利益,其切要如此。故有之则张钟辈屠刽之流,亦莲登九品;无之则苏东坡积行之士,亦公据空携。是以东林有同生之誓,百丈立化亡之规。结社念佛,舍研究宏化外,于净友自身之善利,孰有殊胜过此者乎?

 

矧行人既藉净友助念而西生,则他日净友缘熟时至,已生西者亦必侍佛来迎,如刘遗民之于远公其例也。是则在娑婆为同行净侣,于赡养作莲胞昆弟,度人适以自度,自利即属利他,感应道交,理所固然,佛会同仁,盍兴平来。

 

○第三章  论念佛人应励行家庭佛化,为宏法起点,以求将来饬终便利。

 

念佛行人,既以持名胜行,信愿求生赡养,次当发大菩提心,抱善与人同之宏誓,以自庄严,不堕二乘偏狭自利障。所谓尽法界众生界,尽未来际,化导摄受,普令念佛,同生西方,如是则净土资粮,始称圆具。

 

然登高自卑,行远始迩,利他行之起点,即自行人家庭始。是故对于家中亲族长幼,应常以佛法灌输诱导。讲演只求醒豁,勿鹜高深。为说善恶因果报应无爽,为说苦空等谛,为说生死烦恼种种过患,念佛往生种种善利。

 

但能蓄意熏习,恳切晓导,自臻成熟。迨信顺已,则欣厌情生,自能起行,于是当进而组织佛化式家庭,督率合家,共修净法。如善根增长,则再进而同受归戒,为优婆塞优婆夷。能如是,则修身齐家,寓乎佛化,慈和恺悌,共跻清邦。(世人不察,每以佛法但为超度幽冥而设,疑为不吉,庸愚瞽见,大谬不然。《华严经》佛升诸天说法,无量天帝共赞佛法最为吉祥云云。今附录于此,以破众疑。)

 

若此行人临命终时,自己家属即为其念佛饬终,得此援助,决定生西,再益净友,上品可期。此为求饬终利益之根本办法。阻碍既无,成效自着,愿净修者加之意焉。若念佛人于家庭化未臻成熟,则当专求同行净侣,于临终念佛缘助,而叮咛家属,应为协助。如下述诸项,应知所禁忌者,亦当先行恺切嘱咐,俾勿偾事。

 

一、临时请净众念佛助生,关于饬终诸端,切嘱家属听受指挥,加意依行。

 

二、行人未入昏昧位前有二忌。一者,忌家属软爱语(家事应先处分讫),以世情牵缠,徒增恩爱悲伤,有妨西迈故。二者,忌临床哭泣喧哗,扰乱正念,令不得往生,是爱之适所以害之。欲免此二过,则令家属一致念佛,回向往生,是为最妙。

 

行人已入昏昧位,至暖觉未舍前,此时赖耶主识犹在,最忌触动根身。无论何人,慎勿以手指器物稍触其身肤,以增苦痛,而生怨毒。如佛经阿耆达王,福德巍巍,应生天界,止以临殁,侍者挥扇触面,怨毒所钟,竟堕蠎身,蒙僧说戒救度,方得生天。故知沐浴换衣等事,应于全舍暖觉后举行之。

 

三、既请净众饬终,切嘱家属,勿得同时邀请外道神像符箓,及师巫道流,混杂其间。不但有妨正念,且损佛法威严。(如家属有如此举动,净侣劝导不服,可即罢饬,免招俗诟为是。)

 

四、切嘱家属,西生以后。

(一)每日以念佛代灵前哭泣。

(二)祭祀以素斋代荤菜。

(三)节省种种妄费。(如冥器排场等。)买物放生,或作其他功德。

以上三项,因西生者受用清净,不同凡俗故。(即非念佛人,殁后亦应如此,若杀生作祭,怨报重重,徒增亡人罪业。至于冥器,虽非全虚,要知非有福德,莫能受用。故毋宁节省,为作功德事。)

 

夫邱山恩重,非牲鼎所能酬。若使亲离尘垢,然后子道方全,此出世大孝,非可与俗人言也。是故念佛人若上有父母祖父母等尊长辈,自应以吾佛归元至道婉顺劝进。如其正信难生,则须积以时日,渐次熏习。

 

又须以自己念佛功德回向于亲,求佛加被启发,务使笃意净修,灭除烦恼。生则优乐余年,殁则誔登净土。临终则邀诸净侣,率彼眷属,为念佛饬终,助生西方,以此事亲,人天钦赞。

 

至于卑幼,往往为学业事业所羁,未能专志净修,则亦不相妨。但授以晨朝十念法则,持久亦证胜果。(晨间于空旷处行之,能束心舒气,兼使身体壮实。)

 

每逢令节佛诞,父母忌辰,节瓜果庆贺部分之费,以充放生,而令儿女辈襄助其事,此举实有无边利益。每见儿童天性活泼,故驯顺者,每爱好豢养生物;而顽劣者,每至糟蹋虫豸。若使襄助放生,则残忍顽劣之恶习,自然消除以无余,慈悲胞与之天性,油然显露而增长,此所谓以功德之妙行,代无谓之嬉戏。其法先令将仪规诵习,讲解明晰,督察行之可矣。

 

统上两事而观,则念佛行人,对于自己家庭之化被,俨具上求下化之绩,推而至于法界众生,即是无上大菩提心,岂特令临终者往生而已哉。

 

○第四章  念佛行人,应为临终伴侣,饬终念佛助生,以符度生宏誓。

 

念佛莲社,古德提倡,不遗余力。良以此之法门,自修固要,而化导尤殷。若夫屏居兰若,寂处山林,专求自利,无心利人者,则是心志狭劣,沉空滞寂之声闻独觉乘,大失莲宗普摄羣机,无上大乘之宗旨。

 

菩萨度生,四摄六度,统包括之。吾前已言,其于莲友彼此互助,利益切实显著之一端,即念佛饬终助生极乐是已。净行人彼此结合,志道投同,既非为利养声誉,为厌秽欣净故,同究出离大道,于最后一着,自应竭力相助。

 

是故念佛人若闻善友世寿濒危,当即速惠临,不得留恋世务,如闻邻闾火警,虽披发缨冠以赴,亦不为过。到后为安慰劝勉,施以无畏。(应云:「我来为汝念佛,求佛加被,令汝业障消除,善根增长。汝但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自然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胜过生天为天帝天王百千万亿无量无边倍数。宜生厌离此五浊恶世心,起欣求彼九品莲邦想,仗众友助念之力,必能遂汝所愿。切不可有一毫贪生怕死之心。若有此心,则仍被宿世现生恶业所缚,便堕落有分,解脱无由矣。切记吾语,随众念佛。」)

 

如此间本有莲社饬终团体,俟稍集即举行。如无他友来集,或其病甚亟,即一人率彼家属行之,勿使蹉跎失时。当以至诚悲悯之心,为之念佛。以吾平日善根,而为回向。劝彼同念,正心趋向,专求接引。视彼行人作自身想,作我先导想,为其防护善根,扶植正念,心无厌疲,不生劳倦。能如是行,则谓之大慈大悲度生之菩萨。

 

至于平日间莲友相处,应出之谦和诚敬,远离我慢贡高瞋恚嫉妒,是净行人应取法之态度。反是则临终亦足使净友裹足,失却饬终大利也。

 

为同行净友念佛,缘助求生,获有四种利益。

(一)、我为人念佛饬终,我之善根功德悉得增长。

(二)、我为人饬,因是而获得无边阅历,可为自己法戒。

(三)、我为人饬,则他日人亦为我饬,获相助实益。

(四)、彼人因吾助念故,得生西方。他日以此善因缘力故,彼人当从西方侍佛来迎,助吾往生。

 

○第五章  念佛饬终之施行及规约

 

  • 组织念佛饬终团
  •  

凡城乡市镇,已设有佛学会莲社等,均可结合同志,组织成团。如未有以上诸会,则由念佛人彼此相约,临终念佛互助。不拘人数,公推理事二人(人多酌加),司报告记录,及指挥一切。入团各员,须填具誓愿书,详载自己年岁职业详细住址,及家中尊长名号年岁,曾否念佛,交理事存核。团内应请接引三圣佛像(香木金装最宜,否则绘像亦可)。此外引磬二把,以备换班。木鱼声浊,不宜于助念。

 

(乙)饬终施行手续

 

净行人世病且亟,愿受饬终者,应如下述。

 

一、饬家属报告理事,理事驰往察核准行,立即开单,飞延团友,同时使其家属到会,迎请接引佛像,净办供具,及团众必要之供应。

 

二、团员全到后,开始总念一期(若病亟者,可由先到者先念,无须等候,由理事视缓急以定)。

 

三、总念毕,由理事将全团分定数班,扣定钟点,日夜轮念,务使佛声相续不断,至行人全舍暖觉方止(未轮著者,可回休息,但应于轮期前早到,以便瓜代。若人数少,可劝家属加入)。

 

四、理事员于净行人临终西生瑞相,及其测验所得,乃至其平日行诣,入道因缘,采访记录,以便撰述行述,颁诸同志,以作楷模,而昭激劝。

 

(丙)念佛饬终团之规约

 

一、凡莲社净侣,不论男女居士,但发愿度生,笃志净修者,均得入团,不收团费(团中开办费,可由募集补充,以团员纯属义务故)。

 

二、不论全体个人,不受病家任何酬报,及却受华腆供养。理事应先期嘱咐,一切从简。以若受钱物,何殊赴应。既蒙世诮,又招僧忌故。

 

三、团员无告假例,如确有事故,接报后,应速请代表莅场。如团员有远行,应先期于理事处声明,指派某为期内之代表,以重信约(其代表资格,亦以禅门僧人及念佛人为宜,以防杂乱)。

 

四、团员之外,或有为祖父母父母等尊亲,及佛学法团份子,临期要求本团念佛饬终,须经团员介绍,及理事之考核允许。

 

(丁)饬终念诵仪规

 

饬终时,应以一句阿弥陀佛继续念诵,及首尾回向为最要。其余经咒偈赞,俱是枝蔓,只可于缓时开首念之,今姑存其全,愿裁宜缓急而行可也(经咒偈赞不录,全文须阅禅门日诵)。佛像面东,行人西向,坐卧不拘,合掌跟念,全众排坐佛案两旁。家属代行人拈香行礼,举行总念一期(约二小时)。勉嘱行人悉心听念,自念声默均可不拘。

 

香赞(炉香乍爇云云)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一遍)

往生咒(三遍)

西方赞(接引西方云云)

此上唯病缓总念一用。

 

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云云)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问讯)

南无阿弥陀佛(数千遍)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遍)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遍)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遍)

大慈菩萨回向偈(或用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或慈云忏主及莲池大师之回向文,亦佳妙可用。)

如是为总念已毕。此后分班接念如左。

赞佛偈

南无阿弥陀佛………

 

以后换班接念,只此南无阿弥陀佛一句,至行人舍报后末班,在场人悉应加入圆满,称佛号竟,念三菩萨名号,及大慈回向偈。偈毕,加念下偈。

 

饬终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密

 

偈毕,念三皈依圆满。

 

◎〔饬终须知〕  耿君鏕  (注:与世了法师所造《饬终须知》,名同文不同。)

 

○第一章  缘起及义用

 

呜呼!三界无安,犹如火宅,非仗佛力,决难出离。至于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久证,诚恐不易得力。况眷属不谙利害,往往以世情而破坏彼之正念。此饬终社之所由结集也。

 

饬终云者,即助生之谓也。盖以行人当此时节,得人开导而辅助之,则欣厌心生,贪爱情息。耳闻佛名,心缘佛境,自可与佛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譬如怯弱之人,欲登高山,前有牵者,后有推者,左右有扶掖将护者,自不至半途而废。若无人助,断难登峯造极。况又有阻止彼上,牵挽令下者乎。

 

是知饬终一事,关系甚重,能令一切情想俱不现前,纯一其心,以缘佛境。故得正念昭彰,感佛接引,因兹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以具缚凡夫,得预莲池海会,其为利益,莫能名焉。

 

若无助念之人,则唯功夫纯密,信愿真切,又无不知利害之眷属破坏者,方可往生。否则,断难保其即生。况又有不知利害之眷属,以世俗情见,预为洗浴换衣,俾彼身受苦痛。涕泣悲哀,或令彼心起爱恋。有一于此,则从前所希望者便成画饼,而复随业受生于六道中,欲再遇此未断惑业即出生死之横超法门,则难如登天矣。

 

平素不闻佛法之人,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令生信心,又为助念佛号,令彼随大众音声,或出声念,或心中默念。果能如法助念,无一切破坏正念等事,亦可往生。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故得此殊胜利益也。愿为人子孙与诸眷属及父母等,同知此义,同依此行,方可名为真慈孝亲爱也已。

 

○第二章  因缘难易

 

学佛原为了生死大事。欲了生死,孰有过于往生净土者哉!或曰,余见念佛者多,而往生者少。今云片刻相助之功,即能成就,得无太易乎!

 

噫!事无难易,难易在人。如饬终一事,时短法简,一蹴可企。以言力用,则出离生死。以言时间,祇在刹那。其直下得生者,全仗自己信愿,及他人开导助念之力。盖强能益弱,弱即成强。其事其理,皆非虚妄。依此而行,则易如拾芥;违此而行,则难如登天。

 

一切世出世间诸法,各随因缘而得成就。行人信愿之心为因,善友助念之事为缘。信愿真切,及久修净业,则因胜。即向未修习,由闻善友开导,顿生正信,愿速往生,亦名因胜。善友开导,令生决定求往生心,又为称佛名号,使彼心中唯存佛念,无有世间一切杂念,则缘强。因胜缘强,又加佛慈摄受,所以能即往生,是故最易。倘无善友开导助念,则成甚难;再加以眷属破坏,则决定无有往生之希望,幷无难可言矣。

 

○第三章  接引圣像与病人一定方向

 

病者必须面向西方,宛如真佛现前,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一切随来圣众皆助佛来迎。凡助我念佛人,皆是累世恩人,如是思惟一次足矣,切勿多想,致碍净念。

 

室内向西敬供三圣立像,面向东方。阿弥陀佛居中,左辅观世音,右弼大势至。若请不着左右菩萨,则供一阿弥陀佛足矣。若无金色木质圣像,则用铜石纸质等亦可。或无处可请,或迫不及待,尽可皆不用,惟念佛助之可也(此则最要,虽病者罪障深重,但能于病眼中一见如来身相,或生一念回向,皆在弥陀摄受中矣。曾子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言是心声。故此最要也)。

 

○第四章  叮嘱家属

 

第一要房内床上整齐清洁。佛前预备一副香烛,一桌平常素菜。婉劝旁人勿嬉笑,家属慎勿于此时在旁哭泣,或出怨恨懊恼言语,以乱病者心志。此事关系非浅,须格外留心。必待周身冰冷,然后兴办拭身更衣载尸等事。及照例举哀,不得注重哭泣,固宜息哀念佛,庶可存殁均益。

 

○第五章  叮嘱病者

 

劝病人勿作杂念,屏除万缘,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顶礼阿弥陀佛,亲闻佛法等观念。既得往生,则永远有升无降。花开见佛,即悟无生,即得授记,必能乘愿再来,如佛普度一切众生,所有亲友必蒙先度,以圆满宿愿。不可有一念疑惑心。了生脱死,在此一举。(后人补文:若有气力能出声与他人同念最好,否则耳闻他人念诵声音,心中默念佛名,略动唇齿亦可。)

 

○第六章  他人念诵

 

病者平时未尝念佛,至临命终时不生反对,即具超升资格。助念之人,苟无躁急狂妄之态度,不论男女老幼贵贱僧俗,皆合助念。非若焰口梁皇忏水陆道场等,祇许沙门可以任之也。

 

至于人数问题,可以不拘定额,最好男女分班。室小不容多数,不妨分开二处。坐立跪三者,似乎正立适宜。察其病势轻重缓急如何,若其势轻而缓,则起头念香赞,用木鱼引磬,继念大悲咒往生咒等,心经弥陀经等,然后正念南无阿弥陀佛。

 

其声不急不缓不参差,总须诚心正念。遍数多时候久为相宜,直待病者圆寂后将入殓时停止念诵为最妙。

 

或有一发病即昏迷不省人事,甚至耳目两根已先断绝,苟彼识神未离躯壳,念诵人于此亦当与心清病人一样看待,尽忱助念,亦必获效无疑。(助念者,助彼往生之念也,恐其愿力不胜,故须助之使胜,胜即超越。往生之功,即在此举。饬终者以诚恳之心而成其美,功莫大焉)。

 

○第七章  饬终人材

 

助念之责,重在家属。以朝夕不离左右,时时刻刻常能助彼正念。或人数不足,精神困乏,家中婢仆亦可充当。虽有道高僧尼,及大居士等,惟恐远水不救近火,失此机会,万劫难复。故家人应负此责,不至临时仓促。然亦不可泥用家属一偏之见,而不求外边有道僧尼及居士也。(若请僧尼助生尤妙,因清净故,家属为万一之备,亦不可缺也)。

 

○第八章 助念人之因果报应

 

夫因果报应,如影随形,无可逃避。自己能发心替人念佛,则将来自己临命终时,当必有人助念。盖各人一举一动,佛菩萨悉见悉闻,应化巧妙,本非吾人所可思议。此经诸实验,非徒托空言也。

 

且彼平日积功累行之因,已足获自力解脱之报。何则?学佛以念佛为要,念佛以求生西方为要。欲求生西,以临终净念为要。自利利他,以助人生西为要。即此为自己生西资粮功德,已有余裕,无不足者。

 

抱此志愿,无有疲倦。则由我助念而得生西之人,见佛闻法,具大神通,必亦时时以本愿心,垂念加护于我,况西方有宏誓大愿之佛菩萨哉,吾人各宜自勉。

 

○第九章 生西象征

 

逝者气绝未久,其体切切不可轻易触动。逝者顶上独温暖者,是生西之证。其上者,复现天乐异香等祥瑞。余如舍报安详、预知时至、颜色光泽皆是好兆,亦即办饬终者功德圆成之表现。

 

惟临终求生,亦须愿力与信行并重。从未有无誓愿而能济者也。顾誓愿虽宏,发心何难。自己警觉之,他人提醒而已矣。(倘能坚固,则十大愿王顷刻具足,否则恶人何以能顿超也。)于此忽略错过,岂不可惜。

 

须知一句弥陀,万法主要。果能彻念到底,微特觇其根器之不凡,抑且可操必得往生之券。所谓不生胜处,自生胜处。非此其谁与归。

 

○第十章  生西以后情形

 

如果已往西方,则是脱离冥界。俗例焚烧楮锭,及衣服器具等,原为利济幽冥。今既生西,概归无用。祭祀不宜用荤腥。追荐屏除道士,专请僧尼或居士为之念佛,均可益其道力。但随缘求其简单,不可专务外观。与其劳民伤财,作无益之举动,孰若留此遗资,布施三宝有益事务,或放生等各种紧要善举,则存殁交受其利。若家贫乏财,尽可一律删除(此则所云楮锭等,或行或否。但视人之观念若何,勿作定说。惟祭祀以荤,追荐以道,则不可也。)

 

○自跋

 

或曰,欲办饬终,何不组织团体,专立机关,俾团员指导一切,则法无遗误,岂不更妙。须知一经开议,始知其事之难。所谓经济、人材、交通,皆不可或乏。直须体具一邑之警察机关仿办而后可。然而尤难乎此。何以故?因大抵学人不能预知时至也。不得已而思其次,孰若先以语言开导,文字流通,壹是务求易简,俾临渴掘井辈,亦得按图索骥,以期推行尽利,此区区之忱也。其或有偏执饬终,而不知自励者,是之谓不相应。吾愿尽世界人共兴而勉之。

 

○印光大师跋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窃谓徒悲究有何益,须知生死大事也,信愿念佛大法也。既知死之可悲,当于未死之前,修此大法。则死不但无可悲,且大可幸也。何以故?以净业成熟,仗佛慈力,直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以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众苦,但受诸乐,渐次修习,直至成佛而后已也。

 

然欲得此大幸,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培其基。加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便可决定即得矣。

 

至于临命终时,无论久修始修,皆须眷属及与净友为其助念,庶可正念昭彰,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矣。即平素不念佛人,临终请善友开导助念,亦可往生。是知助念一事,最为紧要。

 

修净业人,当于平时与家属说其利害,俾彼了然无疑,决不至临时,以世俗情见破坏正念,而于存者亡者均有实益。

 

〔念佛饬终津梁〕及〔饬终须知〕,用意措词,悉皆周挚,实为保护成就行人一大事因缘。若肯辗转流通,俾一切同人咸知其益,其为功德,唯佛能知。

 

愿世之为人子孙,及为人父母兄弟朋友者,各皆依行。以期亡人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华,佛授一生之记。实为大幸。民国十九年季春释印光谨跋

 

◎莲根法师病中痛策

 

夫念佛固贵乎清净,故无病无事之中,正宜趁早念佛,整顿自己资粮。若一经大病,尿屎遗床,知秽污身体,恐有罪过,便不敢念。或因痛苦等情,便不敢念,则大误特误。

 

须知大病将死,正犹撑上水之船,务在努力撑篙曳纤,方能有济。篙若稍停,纤若稍歇,其舟必覆。是以人当将死未死之际,全贵乎一心念佛,决意往生。

 

若怕秽污而不念,痛苦而不念,凄惨而不念,无力调治忧愁亦不念,无人当值心酸亦不念,乃至妄想不念,贪恋不念,情爱不念,昏迷无知不念,岂非一生可惜,枉为修行耶。

 

念佛之时,又要信愿真切。若悠悠然者,即念到慈氏下降,亦难生彼。故必须平日信愿精确,临终益加真切,如出厩良骥,顺水张帆,捷之甚矣。

 

次则平日信愿俱切,临终复请善知识助念,令佛声入耳,纵有痛苦自不能念,宜知其为我念佛助程,令我性入于佛号之中,亦决可随佛光明,摄受往生。切忌自惭形秽业重而致退却疑阻也。

 

当思佛称大慈大悲,定无不济之理。譬如日悬中天,宁分高下贵贱。海纳百川,安论清净垢秽。而佛无苦不拔,无难不救,只愁尔信愿不切,自生障碍。

 

若果信愿真切,则必随愿往生。设不然者,诸佛与阿弥陀佛便为妄语。试问有此理乎。《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但愿汝心造如此深信切愿笃行可也。

 

◎善导大师临终正念文

 

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一念差错,便堕轮回。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甚明。又恐病来死至时,心识散乱,或他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望重示归径之方。

 

师曰:善哉问也!凡人临终欲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种种交缠。若得舍此秽身,超生净土,见佛闻法,受无量快乐,得大解脱,乃是称意之事。如脱敝衣,得换珍服。但当放下身心,莫生恋着。才遇有病,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叮嘱家人,及来往问候人,凡来我前,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闲杂话,家中长短事。亦不须软语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若病重将终,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恼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但一时同声念佛。待气尽,方可发哀。纔有丝毫恋世间心,便成罣碍,不得解脱。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依此者,决定往生无疑也。

 

问:求医服药,还可用否?答曰:医药初不相妨,然药能医病,不能医命。命若尽时,药奈之何。若杀物命为药,以求身安,此则不可。余多见世人因病持斋,方获小愈,复为医者以酒食血肉佐药,其病复作。信知佛力可救,酒肉无益也。

 

又问:求神祈福如何?答曰:人命长短,生时已定,何假鬼神延之耶。若迷惑信邪,杀害众生,祭祀邀福,但增罪结冤,切宜戒之。

 

又问:平生未念佛人,还用得否?答曰:此法僧人俗人,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余多见世人,平常念佛礼拜,求生西方。及至临病,却又怕死,都不说着往生解脱之事。直待气消命尽,识投冥界,方始十念鸣钟,恰如贼去关门,济何事也。死生事大,须是自家着力始得。若一念差错,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

 

◎慈照宗主示临终三疑四关

 

念佛人临终三疑四关不可不慎。三疑者,一疑我生业重,修行日浅,恐不得生。二疑有心愿未了,及贪嗔痴未息,恐不得生。三疑我虽念弥陀,临命终时,恐佛不来迎接。有此三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往生。

 

故既念佛,切要谛信佛经明旨,勿生疑心。经云,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上而一心不乱,下至十念成功。接向九莲,令辞五浊。苟能心心不昧,念念无差,则疑情永断,决定往生矣。

 

今以三说,消彼三疑。一曰:「业本虚妄,心净即空,业重不必疑也。」二曰:「情同梦幻,醒归何有。自肯息机,贪瞋随断,不必疑也。」三曰:「功专念切,自心佛现,佛不来不必疑也。」

 

四关者,凡夫虽有信心念佛,或宿业障重,不免病苦。若因此悔悟身心,投诚皈佛,自生净土。无智之人,道念不坚,却言我今念佛,而有病苦,反谤阿弥。只此一念,径入地狱。一关也。

 

或平日口谈净土,心恋娑婆,不种出世善根,惟求俗缘利益。临终遭病,怖死贪生,妄信师巫,杀戮生命,祈祷神鬼。缘此心邪,无佛摄护,流浪三途。二关也。

 

向持斋戒,或因服药,或被劝逼,破戒用荤。此人无决定信,丧失善根。三关也。

 

临终时,系念家财,爱恋眷属,心放不下,失却正念,致堕鬼趣,或托生虫兽,守护家庭,宛如存日。四关也。

 

故杨提刑言:「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诚哉是言!修净业者,要于平时考究,平时打点,临期不昧,全身放下,念念弥陀。但能坚此一念,便可碎彼四关。

 

◎念佛人之存心李智圆

 

修净业人,信愿行三者,缺一不可,而尤以愿为中坚。彭二林居士有言,苏东坡、陆五台二老,平生颇信净宗,而临终俱不得力者,愿不坚也。

 

黄元孚呕血且死,设佛像,唱佛号,默转《莲华经》七日,乃欢然坐化,家人皆闻莲花香。

 

闻子与病重,神志瞀乱,不能自持,大惧,亟唱佛号,对佛焚香炼臂,哀苦忏悔,彻夜无少倦,乃得神志安定,净土现前,别众而逝。

 

斯二子者,其生平行事,亦无以过人,特以一念坚决,遂能放下万缘,直往无碍。

 

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三世诸佛不能更移之铁案也。具缚凡夫,欲了生脱死,应知取法,爰志数语,以作一切修净业者之准则焉。

 

一、修净业人,口称佛名,须发决定心,系心于佛,念念相续,毋令间断。高声念、低声念、或默念,随意调和。若心缘外境,摄之令还,行之久久,则事一心成就,临终正念分明,往生可必矣。

 

二、修净业人,行住坐卧四时,皆可念佛,而以静坐念佛为尤要。每日须定若干时习静坐。(时间多少,随各人职务之繁简而定,能延长一小时以上,则更佳。)静中随息念佛,专注不移,容易达到一心不乱地步。

 

三、修行人通病,不外昏沈、散乱二种。昏沈时,以高声念佛为对治(行坐均可)。散乱时,以随息念佛为对治(静坐为宜)。

 

四、随息念佛,用呼不用吸,一呼或一句,或二字均可。宜随息之缓急,为念佛之快慢,则妄念易息,即可摄散而归于一。

 

五、平时念佛,预备临终时用。临终时用,须在平时预备。今以平时静坐念佛,作临终时想,应念此身不久即非我有,遑论亲属与财产。前途广漠,归宿何方,惟将性命归依阿弥陀佛,始得安身立命之处。时时如此存心,万缘自然放得下,一念自然提得起,何患净业之不成。

 

六、修行人至临终时,不可贪生怕死,又不得好安逸而畏痛苦。

 

黄元孚呕血且死,默转《莲华经》七日不间断。(印光法师云:只宜效此精进,不宜舍佛号而诵经,否则决难得生。以专心诵经,于忆佛念佛,便不亲切故。)

 

闻子与病重昏乱,对佛焚香炼臂,彻夜无少倦。

 

此种了生脱死,直往西方之榜样,必须取法。不如是,后患何堪设想。为山九仞,毋亏一篑之功。须知釜破舟沉,反顾何益,戒之哉!百劫千生,在此一举,努力直往,切勿犹豫。至要!至要!

 

◎莲池大师法语(七则)

 

○古人有言,病者众生之良药。则人于病中,当生大欢喜。一切不如意处,莫起烦恼。又言生死有命,则人于病中,当生大解脱,任其死生,莫起恐怖。又过去如幻,现在如幻,未来如幻。尽情放下,单持正念而已。病中千万宁耐,莫怀速愈之躁心。乃所以为速愈之良方也。(示病人)

 

○将家事处置了却,放下万缘,空空地。心上只念六字佛名,刻刻不忘,自然业障消灭。业障既消,自然夜卧安宁,身心康健矣。念佛人要发愿舍此恶世,生彼乐邦。(示病人)

 

○尊恙至是,亦其危矣。宜以所欲言事,尽底书付令郎及尊堂,令胸中都无牵挂,一心正念。若平日于念佛法门信得及,便可心目内照,四字佛名,历历明明,无间无断。从其今日明日去亦可,设或不去,活到一百二十岁亦可。此为要紧语,朋友平生相交,正在此处,他皆小事,不暇及也。切不可贪生怕死,而误大事。(与朱西宗)

 

○贵恙宜将身外事,并此身四肢百骸,尽情放下,使空无一物。若必不可歇者,权且歇下,待后处之。妄想炽不能制,当念佛数声压伏之。世间荣华富贵,不过片时间事。厄难苦恼,亦不过片时间事。倏忽便无。且万般皆属前缘,非人力所能奈何者也。尽情放下,一心念佛。至嘱!至嘱!(与王大璋)

 

○畏死者,以未悟本来无生故也。本自无生,焉得有死,何畏之有。然本无生未易卒悟,今惟当专诚念佛,久久念至一心不乱,必得开悟。就令不悟,而一生念力,临终自知死去必生净土,则如流落他乡,得归故里。阿弥陀佛垂手接引往生,欢喜无量,何畏之有。(答苏州袁心远)

 

○七十古稀,百年能几。今此暮景,正宜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但以一声阿弥陀佛消遣光阴,但以西方极乐世界为我家舍。我今念佛,日后当生西方,何幸如之。发大欢喜,莫生烦恼。倘遇不如意事,即便拨转心头,这一声佛急急提念,回光返照,我是阿弥陀佛世界中人,奈何与世人一般见识。回瞋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大安乐大解脱法门也。(与江阴冯居士)

 

○老人三事。

 

(一)佛言人命存于呼吸,为一切人言也,况八十者乎。家事当处置皆悉处置,当嘱咐皆悉嘱咐。常令心无一事。

 

(二)除大事外,其余琐细之事亦悉摒却。

 

(三)除大小诸事外,又有过现未来浮游诸想,灭之则复生,驱之则愈至。即当猛提正念与之鬬战,暂时不胜,不可退心,久久行持,自然羣魔殄尽,天下太平矣。

 

以上虽分三项,总之皆属妄想,如梦中事、如镜中影、如水中月,尽空无实,迷惑世人,须以正智破惑。(与湖州顾广佐)

 

◎竹窗随笔摘录(六则)

 

○出世间大孝

 

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予生晚,甫闻佛法,而风木之悲已至,痛极终天,虽欲追之,末繇也已。奉告诸人,父母在堂,早劝念佛。父母亡日,课佛三年。其不能者,或一周岁,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报劬劳之恩,不可不知此。

 

○预了

 

无常迅速,虽老少无别。然年少人犹处未定之天,妄冀长寿。若老年人,则定然光景无多矣。须把身世事处分了当,从他无常朝到暮到,撒手便行,无所系累。此晚境大要紧处,不可忽!不可忽!

 

○人命呼吸间

 

一僧瘵疾经年,久惫枕席。众知必死,而彼无死想。语之死,辄不怿。予使人直告,令速治后事,一心正念。彼谓男病忌生日前,过期当徐议之耳。本月十七日乃其始生,先一日奄忽。吁!人命在呼吸间,佛为无病人言之也,况垂死而不悟。悲夫!

 

○汤厄

 

佛言人命在呼吸间。予平日亦常举此以警策大众,而实未尝身亲经历之也。及予之罹汤厄也,方其入浴,身安心泰,洋洋自如,俄而蹈沸釜中,几死矣。其得生者,幸也,龙天救之也。夫为时刹那耳,而死生系焉。命在呼吸,岂不诚然乎哉!则知为僧者,于佛所说以劝他人恒切,而以劝自己或疏,通弊也。予于是大愧大骇而大自戢。

 

○无常信

 

谚有警世语。谓一老人死见阎王,咎王不早与通信。王言,吾信数矣。汝目渐昏,一信也。汝耳渐聋,二信也。汝齿渐损,三信也。汝百体日益衰,信不知其几也。

 

然此特为老人言耳,今更续之。一少年亦咎王云,吾目明,耳聪,齿利,百体强健,王胡不以信及我。王言,亦有信及君,君自不察明。东邻有四五十而亡者乎,西邻有三二十而亡者乎,更有不及十岁,与孩提乳哺而亡者乎。非信乎?

 

良马见鞭影而行;必俟锥入于肤者,骛骀也。嗟何及矣!

 

○醉生梦死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富贵二种。贫贱者,固朝忙夕忙以营衣食。富贵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乐。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后已,而心未已也。赍此心以往,而复生,而复忙,而复死。死生生死,昏昏蒙蒙,如醉如梦,经百千劫,曾无了期。朗然独醒,大丈夫当如是矣。

 

◎净土晨钟摘录(五则)

 

○饬父母往生

 

人子事亲,察其往生时至,预以父母平生众善,聚为一疏,时时读之,令亲生欢喜。又请父母坐卧西向,念念弥陀。设像接引,如临极乐。舍寿之顷,更须用意,无以哀泣乱其正志,同声念佛,助之西行。俾亲得生净土,受诸快乐,不亦善乎!平生孝养,正在此时。寄语孝子顺孙,无忘此事。(劝孝文)

 

○饬眷属往生

 

大道无情,怨亲平等。然凡夫爱恋眷属,语以平等,似未相应。不知情爱未忘者,惟有修习净业,共结西方伴侣,则情归忘情,爱同忘爱。不坏凡夫心相,亦且普度往生,固未尝不平等也。以视夫滨危之际,挥涕诀别。待溃之躯,罄赀厚殓者,其爱之大小何如,明眼人自当有辨。(以上纂故乡消息)

 

《华严•贤首品》曰:

 

又放光明名见佛,此光觉悟将殁者,

令随忆念见如来,命终得生其净国。

见有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

俾于佛所深归仰,是故得成此光明。

 

凡遇眷属及一切人临终,先于寝室榻前,置一立佛像,向东,病者向西,与佛相对。看病者,烧香散花,鸣磬,助称佛名。或病者先不信念佛,亦须种种方便,劝令称佛。若有病症遗秽,随即除之,亦无有罪。以佛心慈悲,但冀归诚,别无憎恶。(以上纂无尽灯)

 

○饬护病者

 

修净业人,临终如障重昏愦,策励非易。则看病之人,关系不小。是当预为筹划。至于终时,若瞋若恋,误亡者入他道,尤可惧也。《杂譬喻经》言,阿耆达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临终,侍人持扇,堕王面上,令王瞋恚,即受蛇身,沙门为说经,闻法生天。故临终侍人不可不护病者心也。(纂丁莲侣)

 

○饬自念佛度怨亲

 

荐亡功果,不如生前自作功果。所谓十念,乃生前自念佛,非身后请人念也。经云,身后人为作功果,七分得一。生前自作者,得千百倍报。故念佛者,仗人不如求己。若有罪恶念佛,恐难往生。但起见佛得道还度一切怨亲之心,则无不生。或问:人平生为恶,残害众生,若临死念佛,亦生净土,众生怨雠,何时可解?答曰:生净土得道之后,皆度脱一切怨亲,岂不胜怨怨相报,彼此无出期者乎。(纂龙舒文)

 

○饬临终请众念佛

 

人于康健时,宜请众念佛,忏罪解怨。况当疾革,能勇猛发心,请久修净业人,大作佛事,以助西往,尤为要着。《宝珠集》载,集维那临终,以余资两次请众念佛,得生净土。因思道氤法师对明皇云,佛力法力,三贤十圣亦不能测,但当信而行之。观此又为修净土人标一赤帜矣。(纂乐邦文类)

 

◎大佑指归集摘录

 

《华严•贤首品》偈云:

 

又放光明名见佛,此光觉悟将殁者,令随忆念见如来,命终得生其净国。

见有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俾于佛所深归仰,是故得成此光明。

 

前四句,言菩萨放无量光,其间一种名为见佛,放此光明,能令命终之人,见佛往生。

 

后四句,言此菩萨,因中劝临终人念佛,又令瞻敬佛像,故得此光明也。

 

《大智度论》云,临终少时,能胜终身修行之力,以猛利故。

 

义和法师《无尽灯》,载西域祇垣精舍,西北角日光没处,置无常院,造一立像,面向西方,执五彩旛,安病人在像之后,手执旛脚,作随佛往生之想。瞻病者,烧香散花,鸣磬助称佛名,资助病者。若有垢秽,随即除之,决取往生。若游心法界,去来无碍者,不拘此法。

 

◎智者大师十疑论摘录

 

问:众生从无始造业,云何临终十念,即得往生?

 

答曰:

 

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孰从知之。但能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业强。若恶业多者,善知识尚不可逢,何论十念成就。

 

又汝以无始以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较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

 

在心者:造罪时从自心虚妄颠倒生。念佛心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岂得相比。譬千年闇室,日光暂至,积闇顿除,岂以久来之闇不肯灭耶!

 

在缘者:造罪时从虚妄痴闇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人被毒箭中,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碜不肯出也。

 

在决定者:造罪时以有间心有后心。念佛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又如人一生以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何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之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

 

◎天如禅师净土或问

 

或问: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往生。然则我于生前且做世事,直待临终,然后念佛,可乎?

 

答曰:

 

所谓逆恶凡夫,临终念佛者,乃是宿有善根福德因缘,方遇知识,方得念佛。此等侥幸,万中无一。岂不见《群疑论》云,世间有十种人临终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遇、二者业苦缠身、三者中风失语、四者狂乱失心、五者或遭水火、六者遭遇虎狼、七者临终恶友、八者昏迷致死、九者军阵战鬬、十者高岩伤命。

 

如此十种,寻常有之。或宿缘所招,或现业所报。忽尔现前,不容回避。便须随业受报,向三途八难中受苦受罪。

 

直饶你无此恶缘,只是生病自死。亦未免风刀解体,四大分离,病苦逼迫,忙怖张惶,念佛不得了也。

 

更饶你无病而死,又或世缘未了,世念未休,贪生怕死,扰乱胸怀。若是俗人,兼以家私未明,后事未办,妻啼子哭,百种忧煎,念佛不得了也。

 

更饶你未死以前,只有些少病痛在身,忍疼忍苦,叫唤呻吟,问药求医,祷祈忏悔,杂念纷飞,念佛不得了也。

 

更饶你未病以前,只是年纪老大,衰相现前,困顿龙钟,愁叹忧恼,只向个衰老身上左右安排,念佛不得了也。

 

更饶你未死以前,正是少壮,正好念佛之时。稍或狂心未歇,俗务相关,东攀西缘,胡思乱想,业识茫茫,念佛不得了也。

 

更饶你清闲自在,有志修行,稍于世相之中,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坐不断,忽然些子境界现前,一个主人随他颠倒,念佛不得了也。

 

试看老病之时,少壮清闲之日,稍有一事在心,早是念佛不得,况待临终时哉!何况你更道且做世事,且世事如梦如幻,如影如响,那一件有实效,那一件替得生死。

 

纵你广造伽蓝,多增常住,将谓多做好事,却犯了如来不体道本,广造伽蓝等戒。讵知有为之功,多诸过咎。天堂未就,地狱先成。

 

生死未明,皆为苦本。眼光落地,受苦之时,方知平生所作尽是枷上添枷,锁上添锁。失却人身,万劫难复。铁汉闻之,也须泪落。祖师如此苦口劝人,曾许你且做事业,直待临终方念佛耶。

 

又不见死心禅师云:世间人财宝如山,妻妾满前,日夜欢乐,他岂不要长生在世。争奈前程有限,暗里相催,符到奉行,不容迟住。

 

且据诸人眼见耳闻,强壮后生,死却多少。世人多云,等待老来,方暇念佛。不知黄泉路上,不论老少,能有几人待得到老耶!

 

古云,莫待老来方念佛,孤坟多是少年人。又云,自从早年索妻养儿,经营家计,受尽万千辛苦。忽然三寸气断,未免一旦皆休。若是孝顺儿孙,犹能记忆爹娘。若是不肖子,父母方死,骨头未冷,作挞财产,恣意为乐。以此较之,着甚么要紧作千年计。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古德如此苦口劝人,曾许你且做事业,待临终方念佛耶。

 

当思人生在世,能有几时。趁未病未老之前,抖擞身心,拨开世事,得一日光阴,念一日弥陀。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临命终时好死恶死。我之盘缠预办了也。我之前程稳稳当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思之!思之!

 

◎临终三大要  民十九年  印光大师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盘常住之真乐。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愿见闻者遇此因缘,悉举行焉。

 

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悌。于儿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

 

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

 

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复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即人、天。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修罗,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以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

 

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

 

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既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岂是分外之事。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故一切众生,临终发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

 

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方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说者。

 

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

 

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不知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罹不孝之大咎乎。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

 

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

 

若病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此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

 

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其功德何可思议。

 

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

 

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人,佛念间断。

 

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时间愈多愈妙),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

 

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抑贻害病人之分心耳。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

 

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观相,或至哭泣。

 

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挒之痛,痛则瞋心生,而佛念息。随瞋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

 

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瞋恨及情爱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

 

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然果大家至诚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屡屡探之,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棘刺,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无边,愿诸亲友,各各恳切念佛,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

 

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羣相称赞其能尽孝也。此孝与罗刹女之爱正同。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

 

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人各于实际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若眼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

 

此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此感现如是,非可以势假为也。是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第三篇 预示利害

 

◎印光法师复周孟由昆弟书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轮回之苦,极乐世界之乐。人生世间,超升最难,堕落最易。若不往生西方,且莫说人道不足恃,即生于天上,福寿甚长,福力一尽,仍旧堕落人间,及三途恶道受苦。不知佛法,则无可如何。今既略晓佛法,岂可将此一番大利益事,让与别人,自己甘心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没,永无解脱之日乎。如是说之,或可发其宿世善根,信受奉行也。

 

菩萨度生,随顺机宜,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汝能力修孝友,及以净土法门,劝导自己眷属,及一切有缘者,同作莲池会里人,则功德大矣。

 

世人有病,及有危险灾难等,不知念佛修善,妄欲祈求鬼神,遂致杀害生命,业上加业,实为可怜。人生世间,凡有境缘,多由宿业。既有病苦,念佛修善,忏悔宿业,业消则病愈。彼鬼神自己尚在业海之中,何能令人消业。即有大威力之正神,其威力若比佛菩萨之威力,直同萤火之比日光。佛弟子不向佛菩萨祈祷,向鬼神祈祷,即为邪见,即为违背佛教。不可不知。

 

又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理宜戒杀护生,爱惜物命,切勿依世俗知见,谓奉父母甘旨为孝。彼未闻佛法者,不知六道轮回之事理,妄谓为孝,尚有可原。若已闻佛法之人,杀过去父母亲属,以奉养现在父母及丧祭等,岂但不是孝道,直成忤逆矣。

 

是以通人达士,由闻佛法之真实义谛,悉不肯依世俗之权法以行。以此权法,殆姑顺世俗迷情而立,非如来洞彻三世因果之道。若欲深知,取《文钞》中诸戒杀文,及《观音颂》之普劝戒杀挽劫文,阅之自知。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不放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尚能得仗佛慈力乎。汝母之病,宜切劝放下。求往生,如寿未尽,求往生,反能速愈。以心至诚故,得蒙佛慈加被也。祈与汝母婉曲言之,令勿效痴人说痴话也。

 

昨接守良书,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实发。病中且勿提及,但劝至心念佛,即得蒙佛加被,身心安乐。待大好后,婉曲劝导,令其求生,则利益大矣。幷祈于汝母前,代为问好。又当为说(光)劝彼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是为自己要事。余皆是替儿孙殚心,有累自己念佛利益矣。

 

羣铮知悉,汝母现有病,断不可不愈而去。然(光)看汝母,恐难高寿。宜与孟由及智昭等,日换班在旁念佛,俾其随念,不能念则静听。若世寿尽,如此行,则决定往生。若世寿未尽,亦当消除业障,增长善根。如汝决欲来山,只好照汝此议,庶两无所碍。现汝母病未愈,决不可发此心。发则于世间世出,两俱违悖矣。

 

人之临终,得其助念,定可往生。失其助念,或再以哭泣搬动,动其爱情瞋恨,则堕落难免矣。险极!险极!汝能成就母往生,亦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所谓即尘劳行佛事,其功德比寻常殊胜万分矣。祈与孟由说此助念法,幷告汝母令听(光)言。至为亲开陈佛法,固为大善。然定省抚慰,亦须格外留意。幸甚!

 

汝母发愿寄欵交(光)随意作功德,及助印芜钞。依(光)鄙见,做功德当以开人智识为最。拟以此欵任印《观音颂》,普徧施送于远近,俾一切人同知观音大士,为法界众生之恃怙,随类现身,寻声救苦,兼以辅弼弥陀,接引众生。况乎现今世人,日在患难中,无法防护。倘人人见此书,知大士之恩德,无不欲仗其威力以免灾祸,既发信仰依赖大士之心,自然心存慈善,改往修来,以期不与大士相背,而得蒙其覆庇护佑也。

 

世之不治,由于人心险恶。倘人能仰慕大士之慈悲,自可日臻善域。是故此书流通,其利无穷,比较别种暂时之益者,实相去天渊。且以此增汝母福慧,消汝母罪愆,必能生获安乐,没归莲邦。至于芜钞,则见之发心修善念佛者甚多,兹不具书。

 

汝母何以病不见愈,盖以宿业所致,殆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于此时以了之乎。玄奘法师临终亦稍有病苦,心疑所译之经,或有错谬。有菩萨安慰言,汝往劫罪报,悉于此小苦消之,勿怀疑也。当以此意安慰汝母,劝彼生欢喜心,勿生怨恨心,则决定可蒙佛加被,寿未尽而速愈,寿已尽而往生耳。

 

凡人当病苦时,作退一步想,则安乐无量。近来兵火连绵,吾人幸未罹此,虽有病苦,尚可作欲出苦之警策。则但宜感激精修,自得利益。否则怨天尤人,不但宿业不能消,且将更增怨天尤人之业,当与汝母说之。果能不怨不尤,净心念佛,其消业也,如汤消雪。(光)自回山,日日于课诵回向时,为汝母回向,祈三宝加被,寿未尽则速愈,寿已尽则速得往生西方耳。

 

接手书,知汝母已于初二日念佛往生,不胜伤叹。虽然,汝等既知佛法,当依佛法,令亲神识得益为事,不可徒为哀毁,令存亡两无所益。至于丧祭,通须用素,勿随俗转。纵不知世务者谓为不然,亦任彼讥笑而已。

 

丧葬之事,不可过为铺排张罗。做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别佛事,并令全家通皆恳切念佛,则于汝母,于汝等诸眷属,及亲戚朋友,皆有实益。有财力,多做功德。若丧事用度无出,即以之办丧事亦可。切勿硬撑架子,至有亏空,后来受窘,则不必矣。

 

接手书,知汝母去得甚好。此殆汝母往昔善根,及现在善愿,幷汝等助成之功效也。人一生事事皆可伪为,惟临死之时,不可伪为。况其无爱恋之情,有悦豫之色,安坐而逝。若非净业成熟,曷克臻此。但愿汝昆弟与合家眷属,认真为汝母念佛。不但令母亲得益,实则比自己念佛之功德更大。

 

佛所以教人,凡诵经持呪念佛作诸功德,皆为法界众生回向。平时尚为无干涉之法界众生回向,况母殁而不至心为母念佛乎。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萨誓愿相合。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与大海同其深广。如未到海,则勿道一滴,即长江大河,固与大海天地悬殊也。是知凡施于亲,及一切人者,皆属自培自福耳。知此义,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长。无孝心者,亦当发起孝心。

 

请僧念七七佛甚好,念时汝兄弟必须有人随之同念。妇女不必随于僧次。以为日既多,人情熟悉,或令人起嫌疑。妇女宜另设一所,或居于幕,出入各门户,两不相见,是为表率乡邑,开通仪式之懿范。若漫无界限,或他人仿之,久则弊生。昔人立法,虽上上人,亦以下下人之法为范围,故能无弊。

 

汝昆弟能如是为母念佛,兼又印施《观音颂》《文钞》等,有此善心净资,幷利人之事之功德,岂但汝母莲品增高,将见汝祖父母汝父幷历代祖妣,同沾法利,同得往生也。(光)之所说,乃本理本情,非漫然为汝等说悦心快意语也。

 

富贵人家子弟,多不成器,其源由于爱之不得其道。或偏与钱财,或偏令穿好衣服,钱随彼用,则必至妄吃致病。若为彼存以生息,余不得者,于父母生嫌心,于所偏得兄弟姊妹生忌心,皆非所以教孝教弟之道。若女有钱,出嫁必以钱自骄,或轻其夫,或不洞事,以钱助夫为不法事。

 

欲儿女成贤人,当为培福,不当为积财。财为祸本,汝等看多少白手起家者,皆由无钱,自勤而来。而大富家多多不久房产一空。故古人云,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能读则读。不能读,或农或工或商,各有一业,为立身养家之本。

 

女子若有钱,明道理,钱固为助道之本。不明道理,则害其女,幷害其婿,幷害其外孙孙女矣。汝母善理财,幸汝家祖德深厚,故兄弟姊妹,皆贤善和睦。或于一人有偏私偏爱,亦不至彼此计较,然不可以此为法。须令儿女永无计较之嫌隙可生,及倚恃之骄情长起,庶几家道兴而子孙通皆循规蹈矩矣。

 

(光)之性情多络索,以汝兄弟以(光)为师,恐后来或致儿女受害,故为絮叨及之,切勿谓所说无因,视作废言,幸甚!但祈汝兄弟认真念佛,则为报母之恩,亦为报佛之恩矣。

 

火葬一法,唐宋佛法盛时,在家人多用之。然宜从俗葬埋,恐执泥者妄生议论。实则烧之为易泯灭。过七七日烧弥妥。葬之年辰久,或致骨骸暴露耳。三年之丧,不作礼乐,固宜遵守。前清文官必丁忧,武官不丁忧,以军事不可或辍,故不为制。今则废伦非孝,纷纷而起,守制之期,尚足挂齿乎。吾人当依古礼,斟酌行之,不可遽变,不必过泥可耳。

 

顶圣眼天生等说,实可依据。(光)恐无知者,唯以探冷热为事,意谓有信愿及临终正念分明,即可往生,不得专以探冷热为据,故云亦不一例,恐其探之频数,或致误事,不可不知。

 

《大宝积•无量寿如来会》所说,乃说此等堕疑悔者,名为胎生,亦有谓为疑城者。此约障蔽隔碍之义,立胎生疑城之名。以在莲华中五百岁,不见佛闻法。何得死执其字以说义,将谓此等不在九品之数乎。

 

须知西方无胎生,亦无城郭,乃约不能即出莲苞及与佛相隔之义,喻取于胎于城。汝遂执定其词,谓此在莲品之外。然则下品中生六劫,下生十二劫,则其胎其城,为更厚更远矣。彼十二劫者,尚归九品。何五百岁者,便居品外。又何不观「于莲华中不能出现」八字,是莲为不列九品之莲乎。

 

佛法本无可说,一死执,则无事生事,便费尽笔墨矣。总因自己居于疑胎,其为城也,厚逾铁围。果能直下明了,则大地平沉,铁围了不可得矣。孟子谓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只此逆字,亦是疑城。若知逆即迎合之意,则疑城化为乌有。一般死执着汉,所以终日讲说,终日违背,皆坐此死执着之病根未消,故致难得实益也。

 

◎印光法师复黄涵之居士书

 

接手书,知夫人身婴贵恙,已经月余,用药颇难,诸医束手。当此时机,正好用万病总持之阿伽陀药。阁下每以此药普施于人。何于夫人之病,尚沾沾然以难于用药为忧哉。

 

其令郎令爱令媳等,既受生育之恩,当此大病临身,存亡莫保之时,教以各各为其母志诚恳切念南无阿弥陀佛,以祈寿未尽则速愈,寿已尽则速得往生西方。令郎等孝心淳笃,当必皆如救头然,而常持念也。如是则岂但有益于夫人,实则深有益于令郎等也。

 

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必决不用药。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

 

然人生世间,无论久暂,终有一死。其死不足惜,其死而所归之处,可不预为安顿乎。有力量者,自己预为安顿妥帖,则临终固不须他人为之辅助,然能辅助,则更为得力。无力量者,当令家属代为念佛,则必能提起正念,不致恩爱牵缠,仍旧被爱情所缚,住此莫出也。

 

(光)之为此言者,非徒为令夫人计也。以太夫人已经八十有三,虽阁下之德,足能延亲之寿。而期颐之后,终必有去世之一日。恐阁下未能虑及于此,而犹复注意于医药,则为舍本逐末。益不能得,而反将一心念佛,由忙碌于医药而成间断,不能纯一,则其损大矣。故借夫人之病,预为阁下陈其尽心力于亲之神识得所,以期阁下究竟能报亲恩耳。今将陈了常之佛性助念发隐,附函寄来。虽文不雅驯,而意义有可取焉。

 

至于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光)与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何以故?诵经则不识字者不能诵,即识字而快如流水,稍钝之口舌,亦不能诵。懒坯虽能,亦不肯诵,则成有名无实矣。拜忏做水陆,亦可例推。

 

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者,即懒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则一句佛号,固已历历明明灌于心中。虽不念,与念亦无异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气,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为亲眷保安荐亡者,皆不可不知。

 

五月廿八接廿四手书,知尊夫人病体沉重,诸医束手。因祈令令眷,代为念佛,以祈寿未终则速愈,寿已终则速生耳。岂料夫人净业已熟,脱体而去。昨由契西来函方知,不禁为阁下失贤助,为令郎失所恃叹。然夫人宿根深厚,殆欲令令慈、及阁下、幷令郎等,切念世相无常,急求出离。特以身说法,冀同修净业,同生净土耳。

 

(光)过蒙青盼,亦不能不尽我心。但(光)向与时人异道,虽挚友亲丧,绝不行挽诔等仪。但于朝暮课诵时,于佛前回向一二七,以尽友谊。已于昨晚为尊夫人回向,拟以二七为度。以日间诸冗丛集,惟夜方克有暇耳。祈阁下以大义开示令郎等,俾息哀念佛,以期存殁咸益。倘唯执世谊,哀毁纵至其极,究于其亲之灵,有何利益。

 

至于作佛事,不必念经拜忏做水陆,以此等事,皆属场面。宜专一念佛,俾令郎等亦始终随之而念。女眷则各于自室念之,不宜附于僧位之末。如是则不但尊夫人令眷实获其益,即念佛之僧,幷一切见闻,无不获益也。

 

凡作佛事,主人若肯临坛,则僧自发真实心。倘主人以此为具文,则僧亦以此为具文矣。如一期佛事已毕,夜间放台焰口即已。(光)以四十三年之阅历,谨为知己者陈之。若不以为迂腐,则幸甚!幸甚!

 

书尚未封,适邮差持阁下初五日书至。因知夫人病体虽重,正念尚自昭彰。既能常见大士,兼有信愿,其往生也,可以决断。所言尼姑服饰,则所不须。其既愿受皈戒,仍照常服,但加法衣于上即已(即僧人所穿之袍子),或着于身,或附于棺。棺已盖,则烧之于灵前。

 

皈戒当于今夜,(光)一人于佛前虔诚礼拜后,为说之。固不须作铺张罗列诸仪,但取其至诚感通即已。法名当云蕴空,乃三皈五戒优婆夷也。若作尼师形式,于事于理,皆有妨碍。但宜勖诸子女媳等,以成就母往生之志为孝。认真代母念佛,俾莲品转高,华开转速以尽孝。切勿徒效世人作无益以害有益也。至于丧事,始终不须一荤,藉此倡导愚俗,亦公之一大责任也。

 

初九之书,谅已收到。昨得初十手书,知尊夫人确得往生,了无疑虑。其宿世固于净土法门有大栽培。惜阁下提倡校晚,倘于十年前即提倡,俾净土法门之若事若理,一一明了,兼以力修,则其净业之成,当比此高超数倍矣。

 

平时爱子孙心重,自顾劣弱,至临终时,则反能摆脱情爱,决志求生,乃宿世善根所使。平时面东卧,终时则面西右胁,亦宿善根力所使,有不期然而然者。有临终种种景相,即可决其往生,并无须验其顶胸之热,何处先凉也。

 

着法衣为佛弟子相,能满其愿,甚善甚善。既嘱儿媳女辈早晚灵前多念佛,阁下当开示彼等,祈以妥亲之神识,为孝之极致。即真实往生,亦须志诚念佛,以祈莲品高升升,无生速证,以各尽孝思。此虽为利亡者,实则令儿女媳辈同种善根也。孙之能念者,亦令随之而念。终时全家能不哭泣念佛,最有利益。然其时犹短,宜以三小时不断佛声,不起哭声,及动转等为最善(念佛时间愈久愈妙)。

 

六数亦不必敷衍附会,以无关紧要。若认定以说,反成穿凿。须知六为坤数,夫人德镇坤维,堪为世范,即无一数是六,而从生至死,日在六数中周旋,固无一息不是六也。六之义在躬行,不在年月房屋等。然年月房屋等适逢其数,亦极平常,毫无奇特。

 

所谓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恶业重者,动辄得咎;善根深者,无往不吉。亦自然而然,非有所安排者,而实似有安排者。世人欲得吉庆,不知培德,如灭烛以求明,北辕而适越,徒劳苦心,有损无益。祈以此义,与令郎及媳女等说之,则其利大矣。

 

做佛事一事,(光)前已详言之。祈勿徇俗,徒作虚套。若念四十九天佛,校诵经之利益多多矣。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

 

接手书,不胜欣慰。尊夫人宿生有大善根,故感阁下曲为成就净业,资以往生,兼率儿女媳等为之长时念佛,岂但亡者得益,实令彼等深种善根。如是之法,可谓大慈。校彼世人存者以杀生折福折寿,令亡者拘滞幽途者,不可同年而语矣。

 

尊夫人之事,可谓得法。然太夫人年已八十有三,当常劝谕,令其信愿念佛。若令终日长念,或恐

不能如是。前者颇欲设法,在生助念,思之未得。镇守使王悦山,奉母来山,见其眷属甚多,因得一绝妙之助念法。已与彼略说之。既与彼说,当与阁下言之。倘阁下能实行,彼亦不至漠然置之,亦自利利他之道也。

 

阁下眷属,儿辈则各有职业,固难常时依行。若媳辈,则无事清闲,女使辈若奶妈等,则无甚要事,当令诸人,按钟点日在太夫人旁,高声念佛半点钟,过时换班。一日不断佛声,太夫人能随之而念亦好,如不能随,但令摄心谛听,则一日之中,常不离佛。在诸人亦不吃力,以一日之中不过当一回值。或至两回,亦隔许久时候。彼等一无事事,借此令尽孝思,令种善根。即女使等亦得因此之故,得植出离生死之缘。

 

从此以往,率以为常。即太夫人寿过期颐,此法无令中辍,其利益不可思议。凡有信心人,欲成就父母往生之道业者,皆当以此告之。阁下政务多端,不能按定,若有暇亦如是念一次,以作表率。则儿媳女使等,当更踊跃欢喜也。(光)意谓如此而行,实为利便。当以此法述为一文,以附于排印《文钞》之后。俾欲报父母之恩者,不至徒咏昊天罔极也。

 

◎印光法师与徐蔚如居士书

 

昨接手书,并哀启。读之,不禁悲感无已。夫诸佛菩萨,法身大士。愍念众生,示生世间,和光同事,以行教化。或男或女、或国王大臣、妃后大家,及与贫穷下贱之流,俾触目感发,随地随人,而得入于一乘阃奥而不自知。如是则法道流通,如春回禹甸,日朗尧天,无一处一人,不蒙其光明,沐其含育也。

 

观太夫人一生行迹,及临终景象。(光)前所谓乘愿轮以示生,居坤维而说法者,为的确之极。(光)虚受男身,滥厕僧伦,四十年来,于法门毫无裨益。读太夫人汲汲流通大藏,刻印契理契机之书,直欲愧死。而朝暮礼诵时回向,乃摅我愚诚,尚望太夫人慈愍,挽弥陀圣众,以速度我,何可谓为法施。然不妨借此缘事,以增长自利利他之心。故博地凡夫,当礼诵时,尚为诸佛回向,况示居凡位,于理又有何妨。

 

至于七中,及一切时,一切事,俱宜以念佛为主,何但丧期。以现今僧多懒惰,诵经则不会者多,而又其快如流,会而不熟,亦不能随念。纵有数十人,念者无几。唯念佛,则除非不发心,决无不能念之弊。又纵不肯念,一句佛号,入耳经心,亦自利益不浅。此(光)绝不提倡作余道场之所以也。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浴举哀等,大有所妨。是以修净业人,须于平日,与眷属说其所以,庶不至误用亲爱。若过量大人,出格高士,正不必惧其被此牵挂耳。良由彼福德深厚,当秽业已灭,净境现前时。即在此时,其所见所闻,已非此间景象矣。

 

然佛法宏旷,唯成佛方可歇手。欲决得往生,正不妨恳切念佛,常行追荐。即佛经所谓虽知罪性本空,而常悔先罪,不说已得清净。莲池谓年中常须追荐先亡,不得谓已得解脱,遂不举行耳。须知念佛诵经,虽曰荐亲,实为现前眷属亲知,开心地,种善根。及所有荐亲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以广大自他存亡之心量,以消灭自他存亡之执碍耳。

 

至于不主于诚,唯以奢华张罗夸耀于人。则所谓以亲丧作闹热,非人子所宜为也。阁下深通佛法,断不至此。或恐眷属知交,有被近来诸大家行事艳羡歆动者,不妨与阁下言之,以杜其违法违理趋时之心耳。

 

◎印光大师复裘佩卿居士书

 

阁下既相信(光)当依(光)所说,方有实益。否则虽有信心,但作种未来之善根而已。吾人在生死轮回中久经长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灭尽烦恼惑业,以了生脱死,其难逾于登天。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沈,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沈而运于他处,以随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令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沈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

 

阁下但生信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再起别种念头。果能如是,寿未尽则速得痊愈,以专一志诚念佛功德,使能灭除宿世恶业,犹如杲日既出,霜雪即化。寿已尽则即能往生,以心无异念,即得与佛感应道交,故蒙佛慈接引往生也。

 

阁下若信此话得及,则生也得大利益,死也得大利益。瞋心乃宿世之习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涂,于我无干,所有不顺心之境,作已死想,则便无可起瞋矣。此即如来所传之三昧法水,普洗一切众生之结业者,(光)特为阁下述之,非(光)自出心裁妄说也。

 

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纵生到至极尊贵之非非想天,天福一尽,仍复轮回六道。若具志诚恳切念佛,纵将堕阿鼻地狱,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万不可卑劣自居,谓我业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则决定不能生矣。何也?以心无真信切愿,无由感佛故也。

 

观音菩萨,久已成佛,特以慈悲心切,现九法界身,种种方便,度脱众生。(九法界,即菩萨、缘觉、声闻、天、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也,)于人法界,又复种种不一,或为帝王宰官、或为隐逸庶民、或为妇女、或为乞丐,了无一定。但以菩萨之像,微妙庄严,世人不能形容,以故多类女像,非菩萨原是女身也。

 

欲供养者,当于北京路长康里佛经流通处,请石印之西方三圣像,用镜龛装好,彼处亦有,则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俱全矣。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次,则心中便可作忆念矣。念佛虽贵至诚清洁,然病人做不到,但心存至诚默念,或出声念,功德仍是一样。

 

以佛慈广大,如父母于儿女痛苦时,则不以平常之仪式见责,而且为其抚摩身体,洗濯污秽。若儿女病好,犹然令父母同彼病时一样伺候,则当被雷打。阁下何得谓卧床默念,恐有罪过乎。即无病人,睡时尚宜默念,况病人乎。

 

◎印光大师复郁智朗居士书

 

福峻之事,若汝所叙,生前死后种种是实,则可决定往生。以生时已将躯壳看破,此系最大一种利益。以女人每每唯恋幻质,日事妆饰,既无此念,自与净土法门容易相应。

 

临终之瘦削及病苦,乃多劫之业障,以彼笃修净业,殆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耳。汝谓由修持精进,致身体日弱,此语不恰当,兼有令信心浅着因兹退惰之过。

 

须知念佛之人,决定能消除业障。其有业障现前者,系转将来堕三涂之恶报,以现在之病苦即了之也。《金刚经》谓持《金刚经》者,由被人轻贱之小辱,便灭多劫三涂恶道之苦,则福峻之将往西方,固以此小苦,了无量劫来之恶报,实为大幸。切不可学不知事务人,谓因修持而致病及死也。

 

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得往生者,况福峻临终正念昭彰,作问讯顶礼等相,而死后身体柔软洁净,颜貌如生,又何必以彼工夫浅为疑乎。

 

夫弥陀愿王,十念尚度,况彼精进修持,已二三年,又有何疑。世有种人,志意下劣,虽常念佛,不求往生,唯欲求人天福报,此种人纵毕世修行,只得来生之痴福而已。

 

有正信者,自己以信愿感佛,佛以慈悲摄受,感应道交,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又何须问彼见佛与否,方可断判也。

 

至于人未终前,若彼自能沐浴更衣,则甚善。如其不能,断不可预行沐浴更衣,令彼难受疼痛,致失正念。以汝尚以未着法衣,令其盘膝跌坐为遗憾。不知当此之时,只好一心同声念佛,万万不可张罗铺排(指沐浴更衣令坐等)。若一张罗铺排,即成落井下石,切记!切记!

 

令慈年迈,(光)若不说此弊,汝后会以尽孝之心,阻亲往生,俾长劫流转于生死中,莫之能出也。吾人但取其实,毋矜其名。汝之记颇好,幷不必求人作文以传,此皆世间虚浮之事。但宜自己幷其家属念佛,以期同生西方即已。(光)每日朝暮课诵回向时,兼称福峻名,回向一七,以尽师徒之谊。

 

又福峻此番之生与死,可谓不虚生浪死矣,幸甚!至于骨作面丸之事,甚好。但不可粗心为之,必须将骨研成细粉,用细罗罗过,与面无异方可。倘粗心大概研之,便和面作丸,恐小鱼食之,或有鲠刺于腹之患。(光)恐汝粗心,不得不说。

 

◎印光大师复范古农居士书

 

中阴者,即识神也。非识神化为中阴,即俗所谓灵魂者。言中阴七日一死生,七七日必投生等,不可泥执。中阴之死生,乃即彼无明心中所现之生灭相而言,不可呆作世人之死生相以论也。

 

中阴受生,疾则一弹指顷,即向三途六道中去,迟则或至七七幷过七七日等。初死之人,能令相识者或见于昼夜。与人相接,或有言论。此不独中阴为然,即已受生善恶道中,亦能于相识亲故之前,一为现形。此虽本人意念所现,其权实操于主造化之神祇,欲以彰示人死神明不灭,及善恶果报不虚耳。

 

否则阳间人不知阴间事。则人死形既朽灭神亦飘散之瞽论,必至群相附和。而举世之人,同陷于无因无果,无有来生后世之邪见深坑。将见善者则亦不加惕厉以修德,恶者便欲穷凶极欲以造恶矣。

 

虽有佛言,无由证明,谁肯信受。由其有现形相示等,足征佛语无妄,果报分明。不但善者益趋于善,即恶者其心亦被此等情理折伏,而亦不至十分决烈。

 

天地鬼神欲人明知此事,故有亡者现身于人世,阳人主刑于幽冥等。皆所以辅弼佛法,翼赞治道,其理甚微,其关系甚大。此种事古今载籍甚多,然皆未明言其权之所自,幷其事之关系之利益耳。

 

中阴虽离身躯,依旧仍有身躯之情见在。既有身躯之情见,固须衣食而为资养。以凡夫业障深重,不知五蕴本空,仍与世人无异。若是具大智慧人,则当下脱体无依,五蕴空而诸苦消灭,一真显而万德圆彰矣。其境界虽不必定同,不妨各随各人之情见为资具。如焚冥衣,在生者只取其与衣之心,其大小长短,岂能恰恰合宜。然承生人之情见,幷彼亡人之情见,便适相为宜。此可见一切诸法随心转变之大义矣。

 

死之已后,尚未受生于六道之中,名为中阴。若已受生于六道中,则不名中阴。其附人说苦乐事者,皆其神识作用耳。

 

投生必由神识与父母精血和合。是受胎时,即已神识住于胎中。生时每有亲见其人之入母室者,乃系有父母交媾时,代为受胎。迨其胎成,本识方来,代识随去也。如净业已成者,身未亡而神现净土;恶业深重者,人卧病而神婴罚于幽冥。命虽未尽,识已投生。迨至将生,方始全分心神附彼胎体,此理固亦非全无也。当以有代为受胎者为常途多分耳。三界诸法,唯心所现。众生虽迷,其业力不思议处,正是心力不思议处,亦是诸佛神通道力不思议处。

 

死生,众生之大事;因果,教化之大权。愿阁下不惜广长舌,以因果报应,为转烦恼生死成菩提涅盘之一助。则法门幸甚!众生幸甚!

 

●第四篇  饬终实效

 

◎王莲台居士   绍兴临终正念团  王莲航

 

王居士贻善。字积轩,法号莲台,居绍县城中新河弄。秉性朴厚。前清由儒而幕,旋即退居,虔修净业。家政早委诸儿辈,一意西向,不以之纷心,如是者垂三十年。

 

本年(丙寅)七月间卧病。初不为意,至九月初五日,病剧。嘱家人邀正念团友(临终正念团,莲社成立之次年,由居士发起。)男女同志八人,就病榻前念佛,居士亦喃喃作金刚持,神极清爽,应对如常。惟云,此次终不起,然绝不怕死,须劳诸君助念,以速往生。于愿足矣,且谓得生西方,凡同志之名标莲萼,与品位高下,当相报知。

 

是日脉象甚好,有转机之望,团友旋即散去。初于病中,两睹大士相,始无语。继见时,居士哀求菩萨早来接引。蒙大士安慰曰:汝可以往生,然功行浅,生西后,尚须加行功夫。时至,当来接汝。又梦见青莲华甚嫩小,自是一心执持,更不间断。

 

初十日,病转剧,值团友均无暇,即邀王莲贞陪夜,与家人同助念。是夜,梦见金莲华甚大,心颇自慰。夜半,数问天明未。且云:明日余当往矣,盍邀莲航来,欲与语。

 

次日,复以电话相招致,予即奔至。时已午刻,家人方环侍念佛,予就病榻与语曰,谨来助念,请老居士一心执持名号,正念往生。闻予言,似尚能应诺,且数颔其首。时家人已预为沐浴,外着法服,端庄而卧,觉其密持佛号,无气喘状。

 

少顷,同志单适之至,乃共敲鱼磬,朗声合念,经半小时许,气息渐微。予因击磬,朗声称念南无西方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居士即现悦豫之色。(时居士之老夫人,幷二子二孙二媳,均环立执香,和声同念。所难得者,一孙年祇九龄,右手擎香,左手举掌,亦高声助念。)

 

又经半小时,气息已无,如入禅定,安详而逝,其时当十一日未刻,享年七十有四。命终后,同人念六字快板,约半小时,止静,朗诵回向文毕,由家人分头理值后事,予与适之仍在榻前陪念,不欲令佛声遽断。入殓前,试探顶上独热,至晚九点钟,方移置外堂。次日五更,循例举哀,三日而殓。族邻见闻者,无不感动,叹为希有。

 

初老居士曾于病中详述遗训,又托予临时为之照顾,以免悖理。嘱儿媳身后不得再徇送无常、烧庙纸、及尸体掉头等种种陋习,幷不必预备回神(俗名转閷)。身后法事,以念佛为主,请和尚,不请道士。用禅门,不用吹敲。哲嗣伯寅、子龄善承亲命,一一遵行。又能强抑悲痛,和众专注念佛,计历七小时,始移动身体,其举哀则已历十五小时之外矣。

 

莲池大师云:「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如伯寅、子龄者,可谓善行其孝矣。是举为吾越所创见。革除旧俗,不动哭声,处理后事,极为从容。此不独同志固当为取法。深愿见者闻者,转辗传述,相继奉行,则饶益无穷矣。

 

◎单寄芗居士  绍兴临终正念团  王莲航

 

单居士寄芗,名谦。法号显道,世居绍兴之单江邨,清廪贡生。初家不甚裕,因就嘉善之西塘垦兴农事,复营钱业于该镇,农商兼操,获赢甚厚。不数年而家称素封,乃筑庐于城中贯珠楼畔,移眷居之。

 

西塘有胡蒙子居士,精内典。居士尝向之问法,由是起信。癸亥春,华智法师创结莲社于蕺山之戒珠寺,皈信日众。居士亦相继加入社,自是日持净课,志切净土,自号志净居士,且发心弘扬佛化。以报佛恩。

 

是年冬,全浙佛学联合大会开于杭之三贤祠,居士赴会为代表。次年(甲子年),居士拟扩充莲社为佛学研究会,华师允其请,遂于四月十八日成立。居士被推为副会长,恭请宁波观宗寺谛闲老法师莅绍,开示一切,并演讲《始终心要》解,居士即于是时皈依焉。

 

乙丑年春,佛学联合会开于绍兴,复请谛公为皈戒师,居士求授五戒,行持乃益勤。是年秋,绍兴县警二长发起议修开元寺,举办事董事,组事务所,推居士主任其事,首先认助三千元,热心筹划,不遗余力。

 

讵意积劳致疾,本年(丙寅年)四月陡患咯血症,旋亦愈。至六月间复发,遂谢客静养。至秋后。,病无起色,渐将诸务委嘱儿辈。延至阴历十一月十二日,病势已殆。午后,哲嗣卓人见其昏沈,以大众拟为念佛请,居士甚悦。卓人举赞佛偈,居士亦朗声同念,复朗念佛号二十余声,音渐低,同念者有车贻臣居士,时在旁敲鱼磬助念。

 

此外执香和声助念,皆居士之夫人暨四子二媳二女等。历一时,病者念声渐微而默,时眷属仍忍哀朗声助念。至申刻,安详而逝,享年五十有六,逝后面色如生。(据其二世兄适之云,轻探最后顶际尤温。)

 

先时居士曾预述善后各事,手钞成书,嘱付儿辈甚悉。如临终须助念,丧事用素不用荤,用僧不用道,均志篇中,详细无遗。哲嗣卓人固亦深信佛法,善承亲命,于临终后一切俗例,皆遵不举行,纯作念佛礼忏法事,办理悉如法,诚所谓善用其孝者矣。

 

◎童莲国居士  余姚念佛助生极乐团

 

居士姓童,名养正,字伯薪,莲国乃其法号也。浙江余姚朗霞乡人,赋性颖慧,才思敏捷,洵我姚一干才也。

 

初以疾欲求长生术,忽一夕,梦中有人指读《楞严经》。时佛法未普,徧求始得,力疾诵竟,恍如梦觉。又得《决定生西日课》读之,始知净土法门圆顿绝伦,三根普被。

 

时上海功德林佛经流通处甫开设,遂广请净土及大乘经论,悉心研读,益谛信因果,悲喜交集,乃叹曰:「人身难得今已得,佛道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从此戒杀放生,茹素念佛,扫除名利,决志求生。更广劝知己,同修净业,同发菩提道心,创设莲社,以为研求佛理瞻仰礼敬念佛修七之所。

 

甲子春,偕同志于其乡创建阿弥陀佛院,颇具规模。既而着《信愿念佛决定往生浅说》,得同志刊版流通。故居士又为吾姚阐扬净业之先导也。

 

是年冬,因持躬勤苦,以致羸躯复病。病则辄防命终,必招社友为之助念。至今春小愈,迨六月,病势转剧,则复招社友日夕轮流助念。时或稍有疲倦,即嘱社友诵《阿弥陀经》、九品观、及往生正信偈等,以提醒之。毫不谈及家务世事,决志一意求生。盖自知信愿虽笃,而于持念佛号功夫欠缺,病中时时以莲池在前,镬汤在后,不生佛国,必堕三涂以自励。虽在病苦颠沛之际,而一句阿弥陀佛不敢或失。

 

至八月朔日未时,屏去家属,向社友云:「时已至矣,紧要助念。」即翻身右胁而卧,忽呈报终形状。所可奇者,呼吸断后,唇尚微动。(居士平日对社友说:我命终时,如唇动则正念不失,否则务要警策。)迨唇不动,更闻轻脆念佛之声一分余钟,或闻在床后、或闻在喉间,盖此时社友皆在提高助念之际,故不克细辨其在何处。

 

助念之翌日黎明,始与小殓。窃思居士生前信愿弥笃,临终又能分明念佛,虽未覩瑞相,而往生已可决定矣,存年三十九岁。敢以经过事实略述如上,普愿同修净业诸善信,尤增上一层信根,俾同生于西方极乐世界焉。

 

◎杨莲航居士  余姚念佛助生极乐团

 

居士浙之余姚朗霞乡人,家寒,幼业商,率履罔越。于民国十一年壬戌,闻同里童觉航居士修净业,屡往就教,研究佛理,虽文学素浅,而解悟超侪辈。

 

癸亥九月,莲社同人约发菩提心,居士亦与焉。甲子春暮,因病私破杀生戒,渐与莲友远,盖惶愧避箴规也。

 

至七月,病益剧,莲友告以必将死,自审亦不起,乃憬然悔。于初八日,力疾诣佛像前,尽情披露,投诚忏悔,复守五戒,愿尽未来际不再犯。从此放下万缘,扫除爱欲,一心默持佛号,以待报尽。

 

莲友知其解悟虽敏,而于持名之功甚欠缺,故于临终前六日,为之雇人助念。至最后两日,莲友亦亲自助念。其临终之得见西方圣境,虽人谓助念得力,盖亦居士宿植善缘有以致之也。存年三十岁。其病时临终情状如下。

 

○复五戒后,坚持誓愿,惟病重无力默念,即念亦断续,寐去则更落昏沉。

 

○复五戒后,梦中有人屡以肉食劝吃,幸自能作主,牢守五戒。

 

○于八月十一日绝食,十四五茶水亦不入口。盖因脾败,随食随解,故不食。至十六粪色尽,解血三次。十七解血一次,从此则不解。

 

○于十二日,莲友代雇人昼夜轮流持佛名。莲友亦时去持名,使之正念不间失。

 

○所患病苦,于临终一星期内,加腹痛、空呕、发热。此时对莲友说:「恐于病苦重时死去,必失正念,恐无福分往生,奈何。」(此为往生一大疑障,后幸助念得力。)

 

○于十五日忽觉神清气爽,且喜多言,声音亦比平日高亮,更嘱助念者暂时停止,自己默念,甚觉清楚。

 

○于十六日下午,忽见精神惫极,脉息亦断续。莲友知其临终时已近,遂于夜间六点,高声助念。至十一点,察其神色,忽疲忽鲜,似尚未呈命终景象。后半夜,仍嘱雇人代念。

 

○十七日间如常,据谓梦中见光明,如五六盏电灯者。晚间察观亦如常,以为时尚未届。莲友高声助念,至二更欲回家。讵知此时助念已得力,伊闻助念停止,便云:「我西方尚未到,今夜须要莲友全夜助念。」

 

同志闻其言词有异,即复高声助念。不到半小时,便笑向人云:「西方今到矣!呀!好莲华呀!偌大的七宝池,好光明!」叮嘱大众高声助念,不可辍。从前僵卧不动之身躯,至此头手甚活动,大声言:「好莲华!好宝池!」若常人之喜出望外者然。(平时因持名功夫欠缺,往生有疑,至此时故呈此态。否则,金榜题名。为读书人分内事,何必喜出望外。此时且不能发菩提心,以身说法,警劝大众,终致不克见佛,故觉航居士,议其生品不高。)

 

如是一小时间,即闭口不言,手足亦不动,但仰卧,双目专注床前佛像,渐见其目珠生翳,呼吸渐短,直至十八卯初,方断呼吸。

 

此夜莲友只有四人,而全夜之高声助念,兼时时策励,盖亦尽其力矣。念到气既断后一小时半,仍换所雇之人再念,不令家人哭泣。

 

○命终后,顶门犹温。

 

○灵前又雇十三人,念佛号半日。

 

附谛闲老法师证明书  读杨君临终形状,往生净土可必。经云,此间用功一日,胜过极乐一劫。杨君所幸,多分由于莲友助念之力,足证助念之功伟矣。虽然,若非杨君自力作主,未必有若斯之效也。以自力为因,他力为缘,因缘和合,有增上之力,往生无疑。

 

◎罗梓生居士  印光法师

 

世出世间,以诚为本,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况同赋此心之同人,与了无有心,以众生之心为心之佛菩萨乎。

 

世未有诚不至而人兴观感佛垂加被者,亦未有诚至而人无观感佛无加被者,故希圣希贤学佛学祖者,唯当致其诚而已。吾于罗梓生居士生西事,得一证据焉。

 

居士名禹曾,字梓生,福建闽侯县人,昆弟三人,伊居其次。少业儒,壮入军籍,八岁丧父,事节母,待兄弟,以孝友闻。赋性真实忠厚,俭朴廉洁,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以故军官信任,令管军需十余年。除薪水外,绝不染指。而且笃信佛法,颇厌尘境,中年丧耦,其念已同槁木寒灰。

 

迨民国壬戌,丁母忧,遂屏绝荤腥,专修净业。其子锵与彬,偕诸同志,组织福州佛化社,居士鼓舞赞襄,提倡尤力。

 

甲子夏,社迁西湖开化寺,人地均称适宜。但以寺建已久,栋宇参差,佛像剥落。居士欲令来念佛者观感兴起,遂独任修葺而庄严之。工甫半而谢世,时在丙寅六月初九,寿六十岁,锵能继父之志,俾得圆功,可谓善于事亲矣。

 

初,居士将终前十余日,忽疽生于项,殆属宿业。内溃、寒热间作,居士欲借此苦,速获往生,令眷属就室念佛,以助正念。亦有友人来助念者,每至数十。预嘱眷属,临终不得先行洗濯换衣哭泣等,丧中无论祭神待客,俱不得用荤酒,殓服唯素布,不得用绸帛,其子媳等俱能遵命。

 

雪峯达本方丈,特来开示,故十余日中,虽有痛苦,心常镇定,了无异念。致临终时,正念分明,安详而逝,眷属等各节哀念佛五句钟,方为洗濯换衣哭泣等。可谓知法。及至入殓,顶门犹温,四肢柔软,可为生西之证。

 

可异者,子媳皆发愿终身长斋念佛。佛化社社友,为其念佛念往生呪者,凡三十余家。所念佛号,有一千五百余万,往生呪有十一万九千余徧。俱以此祈莲品转高,无生速证。非平生至诚感人,何能如此。

 

噫!若居士者,可谓一乡之善士,如来之真子矣。或疑居士敦笃伦常,力修众善,而且多年念佛,何以临终尚生恶疽。

 

不知吾人从无始来,所结怨业,莫能悉数。若不念佛,将长劫报复,无有了期。居士殆由念佛之力,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以解脱生死诸苦,直下往生西方,高预海会,亲炙弥陀与诸上善人也。昔戒贤法师尚婴笃疾,玄奘法师临终亦有痛苦,各蒙菩萨指示安慰,谓是宿世恼害众生之报,况博地凡夫乎。故为略书所以云。

赞曰:

卓哉居士,足称哲人,虽居尘世,不染世尘。

禀性孝友,勤俭仁恕,家庭之乐,融融泄泄。

律身严谨,接物和易,翘心净土,冀证真谛。

既启佛化,又新佛宇,金碧庄严,用表感慕。

年登耳顺,即示西归,眷友助念,功德巍巍。

故致临终,一心忆念,随佛往生,顶暖可验。

其子与媳,悉发诚愿,素食念佛,毕生不变。

以此功德,冀增莲品,速证无生,回度堪忍。

社友祈予,纪载其事,欲令见闻,同沾法利。

爰取行略,发其隐义,用满如来,度生宏誓。

 

◎陈了常优婆夷  印光法师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佛与众生,心行受用,绝不相同者,何也?以佛则背尘合觉,众生则背觉合尘。佛性虽同,而迷悟迥异,故致苦乐升沉,天渊悬殊也。若能详察三因佛性之义,则无疑不破,无人不欲修习矣。

 

三因者,正因、了因、缘因也。

 

正因佛性,即我人即心本具之妙性,诸佛所证真常之法身。此则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处生死而不染,居涅盘而不净。众生彻底迷背,诸佛究竟圆证。迷证虽异,性常平等。

 

二、了因佛性,此即正因佛性所发生之正智。以或由知识,或由经教,得闻正因佛性之义,而得了悟。知由一念无明,障蔽心源,不知六尘境界,当体本空,认为实有。以致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由惑造业,因业受苦,反令正因佛性,为起惑造业受苦之本。从兹了悟,遂欲反妄归真,冀复本性也。

 

三、缘因佛性,缘即助缘。既得了悟,即须修习种种善法,以期消除惑业,增长福慧,必令所悟本具之理,究竟亲证而后已。

 

请以喻明,正因佛性,如矿中金、如木中火、如镜中光、如谷中芽。虽复本具,若不了知,及加烹炼、钻研、磨砻、种植、雨泽等缘,则金火光芽,永无发生之日。是知虽有正因,若无缘了,不能得其受用。此所以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而即欲度脱。

 

众生由不了悟,不肯修习善法,以致长劫轮回生死,莫之能出。如来于是广设方便,随机启迪,冀其返妄归真,背尘合觉。法门虽多,戒定慧三,摄无不尽。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而三者之中,唯戒最要。以能持戒,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其行与佛近,其心必不至与佛相远也。故如来于《梵网经》,为众生保证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又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是持戒一法,乃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第一要道也。使众生不具佛性,纵令修习种种善法,亦无成佛之理。如石不具金、冰不具火、砖不具光、砂不具芽,纵令烹炼、钻研、磨砻、种植、雨泽等缘,一一经于累劫,亦无金火光芽等发生之事。若知此义,孰肯以性具之菩提涅盘,妄作烦恼生死,独让诸佛及三乘圣人受其真常之乐,自己甘受其幻妄之苦也哉。

 

然约通途教道,在凡夫地,欲了生死,大非易事。若约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之特别法门,则即于现生悉得了脱。果具真信切愿,万中决不漏一。末世众生,唯此一法,堪为恃怙。以故法运愈晚,此法愈当机,善知识提倡愈切。而真实修持,得遂往生之证验,时或见之。

 

优婆夷了常者,安徽无为县陈锡周了圆居士之继配夫人也。姓胡氏,赋性慈善,笃信佛法。锡周初不知佛法,长子天寿,颇聪明,十四岁殇。意谓我居心行事,无大过愆,何得有此,遂于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概谓为无。夫人知其执不可破,辄密默修持,不令彼知。

 

未久夫人有娠,将临产期,忽得大病。二十九日不能言语饮食转侧,体热如火,身瘦如柴,名医束手,绝无生望。一夕梦老媪,持一把长干莲华,云:「汝以宿业,得此恶病,幸有善根,是故我从南海来安慰汝。」随以莲华从头至足拂之,云:「拂去业障,好生嘉儿。」顿觉身心清凉,即惊醒起,便成好人。次日生子,庞厚丰满,与健妇所生无异,取名天民。今已十五岁矣。

 

锡周由是方知佛慈广大,三世因果之理事真实不虚,从兹夫妇各吃素念佛,努力修持,于救济贫苦患难,斋僧修庙,施善书,舍棺材,悉随己力为之。

 

锡周归依(光),法名了圆。夫人函祈归依,因名了常。九年,夫妻儿女五人,同于北京法源寺受菩萨戒。去年春,夫人欲来普陀见(光)。因先朝九华,归至沪,适奉直兵祸将作,遂未果来,每引以为憾。(光)慰之曰:「至心念佛,则日与弥陀圣众相对越,何得以不见粥饭庸僧为憾乎?」

 

以深受惊吓,故身体瘦弱,久不复原。锡周祈(光)开示,(光)令作退步想,作已死想,遂得大愈。今春复病,瘦弱不思饮食,于二月二十八日正念佛间,见两童子执长旛,上书「西方接引」四字。谓锡周曰,此兆于我则幸,于君则不幸,以己一归西。内顾无人故。

 

然念佛之人不贪生,不怕死,因请僧四位,诵经礼忏念佛二十八日,以祈寿未尽则速愈,寿已尽则速生西方耳。从此身心适悦,了无病苦。

 

至四月初,复觉不适,知归期将至,一心念佛以求速生。

 

初五全家皆为念佛,又请师僧换班续念,昼夜佛声不断,夫人但默随之。

 

初六午前,令备浴具,浴已,着新衣,往佛堂礼拜,供献香华。归即移床向西侧卧,唯专念佛,概不提及诀别等事。

 

至亥时,见佛来,欲起礼拜,因扶起令坐,作合掌低头状,云:「尚有三千佛,念完即去。」全家同僧俗三十余人,俱大声念,夫人遂高声念佛而逝,面带笑容,室有异香,全家俱不现悲哀相。又念佛一小时,方为安置。次日午时入殓,顶尚温暖,四肢柔软,香气犹存。

 

噫!夫人可谓宿有善根,现值善缘,不现世间爱情破坏正念,唯仗多人佛声成就净心,故得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离此苦域,登彼乐邦,何幸如之!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不念佛者,且置勿论,即志切往生,临终遇此眷属,多皆破坏正念,仍留此界。

 

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牵后推,左右扶掖之力,便可登峯造极。临终正念昭彰,被魔眷爱情搬动等破坏者,譬如勇士上山,自力充足,而亲友知识,各以己物,令其担负,担负过多,力竭身疲,望崖而退。

 

此之得失,虽由他起,实属自己往昔劫中,成全破坏人之善恶业力所致。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不在世情场面好看,庶可无虞矣。兹因讣至,故发其佛性及助念之隐义,幷夫人事实之大略,以期修净业者,知所取法焉。

 

◎先慈周太夫人  陈文中

 

先慈住世六十四年,奉佛极勤。清光绪戊戌间,立佛堂于庭,长斋供养大士像。时文中未闻佛法,妄以世俗愚孝,力请悔斋,卒未获许,今日方知托庇福佑之不浅也。

 

逮文中修习佛乘后,以净土为专行,始知先慈长斋,非夙具善根有多福德因缘者不能也。祇以修持稍悖,颇近外道,文中深为之虑。

 

逮庚申孟夏,文中于武昌听讲《起信论》毕,归侍左右,尝以净宗法义,奉告先慈,始回向菩提,念阿弥陀佛,以求生西方极乐国土为志愿。

 

文中旋晋省听讲《大佛顶首楞严经》。九月杪,家人以先慈疾电召文中归家,见先慈病仍如常状,唯精神较平时稍逊。时文中即恒与弟妹等演说佛法大义,及详述净宗修行诸法门,藉娱先慈之视听。

 

至冬月初一日,先慈精神饮食俱减。至初二,文中等正午饍间,忽闻先慈唤念佛,即集家人爇香围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先慈亦如常时结跏趺坐,合掌念佛,历二时之久,始就枕。假寐间,犹口念佛名,时作时辍,精神则现恍惚状,频向文中等述所见朕兆甚伙。文中等时以不忍永离膝下之愚痴妄想,未能详征佛菩萨接引诸瑞相,而漫应之,今已后悔无及矣。

 

然犹记当时说之綦详,其声较大者,则为见一衣红缎衣之人,授以彩旗,历指其旗至陈某某处。此时犹冀不即归去,答以旗为佛许宣扬法化之相。幷谓候病痊,宣扬净宗,时文中等愿舍宅为寺,以助愿行,先慈顾而乐之。

 

后于是夜语文道曰:「我何能有此景象,以汝兄念佛诚心所致耳。」原先慈回向西方净土后,曾命文中寄回未着彩衣之佛像,及接引挂图各一幅,置净室供养之,未及见彩画之诸种图像。

 

后文中于柩前礼彩画西方接引挂图,见中立阿弥陀佛绘像,身着大红衣,始悟先慈初二日所见授以彩旗之衣红色衣者,即我接引导师之阿弥陀佛,彩旗其接引旛也。

 

佛究着何衣,文中未及亲证,罔敢臆说。而我先慈并此着彩之画像亦未之见,且于神情恍惚之际,其所说宁为臆造耶。

 

至初四夜,尚跏趺静坐。温语慰文中曰:「儿甚行孝!儿甚行孝!」初不解其意,后乃知先慈殆已豫识文中能率诸弟妹等齐声念佛,以为先慈西归之一大助缘也。

 

初五昼间,倚枕念佛名,彻夜未敢辍,并自言「好!好!」者至再。问何为好?曰:「西方好」。文中等随即应之曰:「极乐世界好,阿弥陀佛好,请念阿弥陀佛好。」乃为诸弟妹等讲说,唯于此时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之法义,先慈仍安详朗念阿弥陀佛。

 

至初六九句钟,文中告诸弟妹,宜同声念佛,不可少带哀音,致乱正念。先慈念佛至十句钟,静息少顷,又复高声强念阿弥陀佛至八九声,音响之洪大,得未曾有。念毕,出入息已及几微,不片刻间,并出息亦绝矣。久后试探顶门温暖,此为确定往生净土之铁证,庆先慈之西归确实也。

 

窃谓六道众生皆有佛性,祇以背觉合尘,遂致流浪生死,轮转其中,迷如永夜。倘能一念觉悟,回向菩提,即得还我本性,共证真常。如我先慈之往生净土,固原于长久持斋之功行,及临终助念之善缘。然其回向极乐,为时无几,竟以一念之诚,即证往生之效,阿弥陀佛愿力之大,接引之殷,尚可以言说而为拟喻耶!

 

唯是文中等罪重障深,未能即随先慈往归西方,用敢谨就先慈回向净土,及亲证往生诸事实,略陈梗概。倘得邦人君子将此事实布诸宇内,以宣佛化而利羣生,斯则文中等之所馨香顶祝者也。陈文中谨述。

 

(大慈菩萨偈)

 

骨肉恩情相爱,难期白首团圆,几多强壮亡身,更有婴孩命尽。

劝念阿弥陀佛,七宝池中化生,聚会永无别离,万劫长生快乐。

 

(善导大师偈)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衰残病死。

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毛母牟太夫人  郑步武

 

民国十二年癸亥八月十一日,沙市佛教会会员三宝弟子真严毛春亭居士,报告其母牟太夫人,偶感风寒之疾,甚觉不适,恐有不免于死之虞。居士乃一面延医诊治,冀图暂救色身。一面征集南湖十方庵比丘尼,及龙堂寺泰山庙僧众,率同家人亲眷男女,内外念佛。并礼请佛教会会员黄铭三、朱忏疚、胡玉成、郑布五、刘荣卿、郭心斋、余海泉、贾荆生、孙止后、李笑云、涂润琴等居士,另席助缘。

 

居士当日之心意识,在促其母得生西之果。盖居士自上年受皈戒以来,曾于其家安设佛堂,常劝其母念佛,母亦深起正信,每日常行念佛课仪。

 

居士于在家自课之外,佛会日课,常同共作。迩值母病,以与同人声气常接之益,不期遂致比丘僧尼暨各居士成此胜缘。希有!希有!

 

果也于七日后,居士之母,毫无他病,心中清白,气色自若,从容言曰:「尔时吾闭目,即见弥陀丈六圣容,作举掌状。」言毕,面西侧卧而逝,全躯凉尽,顶部后冷。居士于翌晨特礼请章华寺净月大和尚,补受菩萨戒仪,一时沙市人士生正信者,咸以居士为真孝子,以毛母为真得令子之报云。

 

◎王母何太夫人  庄蕴宽

 

夫人何氏,王君士燮孟范之母也。年二十,归寅伯先生,事姑嫜以孝闻。丙辰秋,寅伯归道山,夫人痛不欲生。常州冶开老和尚为说法要,由是虔修净业,回向愿生西方极乐国土,七年如一日。

 

辛酉壬戌两年秋,大病濒危,虽卧疾半载,而日持净课,不懈益虔。癸亥春,旧恙时作,自春徂秋,渐不能支,语孟范曰:「欲修净行,当自断俗缘始。」

 

遂于七月杪,移居华嘉禅寺。八月,痼疾触发,缠绵逾月,自知不起,罄其衣饰,命孟范为之变价作佛事。遂延宝一法师,为说三皈戒,得名显忆。复延比丘,昼夜称阿弥陀佛名号,夫人亦随声称念不辍。

 

孟范请归家调养,则曰:「汝惧我死于外乎!试问何处是吾家?我自居寺中,净念乃益坚,方期仗佛加持,往生赡养,不复归矣。」

 

十一月初九夜,复语孟范:「学佛之人,无所谓死,我若去时,当虔持佛号,毋戚悲以乱我心,汝亦努力精进,莲池会上,相见有期,尔时方为真眷属也。」

 

二十四夜,忽语孟范:「汝为我作佛事,二十七圆满矣。」

 

至二十七日丑初,则自从容合掌持佛名,其家属及寺中比丘三十余人,和声助之,历二时许,声息渐微,强说偈曰:「累劫种莲因,今生方成熟。善者诸外缘,斩尽不能续。感彼西方圣,垂手来接引。从此住莲花,誓度诸众生。」言讫,含笑而逝,历一周时,手足柔软,顶门犹温,面色转少云。

 

◎朱母任太夫人  吴尚彬

 

朱母任太夫人,海盐朱韵泉先生之德配也。系出名门,夙娴礼教,年未及笄,笃信佛法,自归韵泉公后,相夫教子,恪尽妇职,秉性严正,而宽厚待人。

 

岁甲辰冬,韵泉公捐馆舍。太夫人年五十九矣,因念世间如幻,虚妄靡真,人命无常,犹若露电。出世之意,油然而生。即以家事付诸子媳,己则放下万缘,长斋念佛,坚志精修,持以终身。

 

丁巳冬,往邑之天宁寺礼忏,及归,夜起如厕,仆于地,遂患左半肢风废不遂之症。手足痹痛,行动需人,乃饬斗室,坐卧其中,而心益定,念益勤矣。然是时哲嗣调生、吉生昆仲两君犹未知佛法也。

 

辛酉夏,调生君与徐君彬如,偕尚彬同延嘉兴范古农居士讲演《大乘起信论》于徐氏之竹隐庐。调公昆仲获闻教义,始识学佛正轨,遂均发心仰信,且以之进劝其母。由是唱念读诵,长幼和赓,家庭之间,宛若莲社。而太夫人往生极乐之信愿,至此益深切矣。

 

惟是风废之疾历久未瘳,医不能治,每当痹痛剧苦难堪之际,调公辄慰之曰:「印老法师云『作恶受福者,宿世之栽培深也;作善遇殃者,宿世之罪孽重也。』母今生持斋奉佛,而受此病苦者,盖亦佛恩加被,令有以消除宿业也,应生欢喜,勿忧恼也。」太夫人闻之,痛苦辄解,而益力进修。

 

今岁甲子春正月,调公有盛泽西塘听经之行,太夫人谓之曰:「我年迈,汝勿久远游。」调公诺之,不以为意也,而孰知太夫人已自知生西之期将届乎。

 

是月二十四日患伤风痰嗽之疾,调公召尚彬往视之,不减,至二十八日病剧,气喘痰鸣,声如曳锯。又请朱君让卿诊之,亦谓病已亟。初拟方药中有蛤蚧等品,太夫人知之,以为动物肉类,非念佛人所宜服,遂改剂服之,吐而不受,喘更甚,势濒于危,乃急延新徐庵净修女众为之念佛送西。

 

讵知病人一闻念佛声,即觉心爽气平,渐沉沉睡,及醒,告家人曰:「顷梦一老媪持盂来,中有物,状若糕饵,命取食。食之,即觉清快异常。因询曰:『我躯已解脱否』。媪曰:『解脱矣,汝速念佛。』乃宣佛号百余声而醒。」由是气喘全平,且左半肢之风废不用者,亦能行动矣,是夜即能安寐。

 

次日黎明,忽觉檀香馥郁扑鼻,诫侍者曰:「我欲寐,汝且休拈香。」然侍者并未拈香也,自此身心适悦,了无病苦,惟纳食减少耳,如是者十余日。

 

至二月二十日,复觉脘膈不舒,频频吐呕,痰涎甚多,病又笃,乃复延庵中女众念佛。

 

二十一日,太夫人亦自知不支,特诫家人曰:「我濒危时,倘神智不清索食,汝辈切勿以荤腥食我。」

 

二十二日,痰涎转秽为净,而吐即止,病益笃,复诫家人辈勿得号哭,乃均高声念佛相助。太夫人虽气已微续,犹能随众金刚持念,直至夜半三句钟后,安详而逝,享寿年七十有九。

 

时调公遣人询尚彬,可易处否?答谓:「暖触未舍,识神犹在,仍当高声念佛,俟其全身尽冷,方可易处举哀。」久后轻手试探顶际尤温,直至次日夜半后始尽,而面色犹如生时,家人方遵俗举哀。

 

其平日念佛所记之「西方公据」,取而化之,纸灰不散,现有僧相,立莲花上,纹理深刻,惟妙惟肖,探丧亲朋争覩之,咸叹希有。

 

呜呼!其瑞应如此,生西何疑。虽然,世出世法,皆由心造,太夫人精勤修持,二十一年如一日,且因风废之疾,静坐八年,益资定力。而哲嗣昆仲亦以缘熟而奉佛,母子兄弟互相策励,所谓内因外缘,无不具足,故得临终正念分明。而又仗净众助念送西,自然一心不乱,离此娑婆,达彼赡养。非宿植德本,何以至此。尚彬谊属葭末,志契莲邦,太夫人之行谊,夙所闻知,而生西瑞应,均为目覩,悲喜交集,情何能已,因草事略,以告来者。

 

◎曹母罗太夫人  余姚念佛助生极乐团

 

曹母罗太夫人,余姚南城女子莲社之发起人也。年五十六岁,法名慧原,素性勤谨,粗识文字,生二子一女,婚嫁早毕。夫旅外,纳簉室,子因奉母各异居。自邑中佛学肇兴,太夫人信仰弥笃。初闻净土法门于叶居士照空,便起欣厌,炽然求生,与叶慧机居士之妻叶姜慧莲,首结净侣。

 

继以念佛多妄想,强遣不得为虑。以告何居士慧昭。何曰:「强遣妄想,不若用心执持。」又曰:「反照则可,强遣则不可。」为述省庵大师诗云:「念佛休嫌妄想多,试观妄想起于何,无心收摄固成病,着意遣除亦是魔。」太夫人然之。

 

己巳春,访何于莲栖,约以提倡佛七。厥后两月,旧患项疬复作,虽有疾,仍依期到会,礼拜念诵,一如常仪。九十月间,会中果连举佛七,仿截流大师法,一班行念,一班坐听,以是故,太夫人竟得轻安境界,由此功益精进。

 

冬至后,疬疮大发,又感外邪,致卧床不能起。叶何两居士同往视疾,谆谆以助念相嘱。

 

过腊八,先后邀男女同缘至家,连日轮念,夜则以女僧代男众,令佛声不绝于耳。太夫人亦时时出声随念,子女更迭问省,云无他苦,惟头顶隐隐作痛。并自言香案上已一现莲花,有顷渐灭,语时志甚坚决。

 

历一星周,病似转轻,医谓可无他虑,遂中止。后虽时瘥时剧,卒因家属关系,于缘法辄生障阂。直至今庚正月杪,忽转痢,且谓身重如有磨上压,已现地大分离之象,乃令长子往招何,谓欲听宣佛号,何乃偕叶同往。

 

至床前,一见泪下,谓业重胡竟如此,伸手作礼谢状,似已不克缘佛然。爰嘱其眷属,亟邀就近女众及女僧,当夜轮助,约于翌晨集男众往代。

 

交子时,太夫人复鼓唇默念,更阅三小时,目瞪向上,气息奄奄。

 

延至次日上午七时,促何至,高声助念,未百声,眼忽合,气亦随绝。迨叶至,已安详而逝,惟见面貌如生,无他异相。诸团友相继来助,至午后乃已,时民国十九年二月廿六日也。

 

嗟夫!如太夫人者,可谓有心人哉,一经闻法,不失正念,若非病魔障之,眷属误之,其结果何止如是哉!莲栖何慧昭氏谨志。

 

余为太夫人两次助念,默察先后景象,而叹世之修净业者,信愿行虽具,若非死尽偷心,恐难即生成办。盖有一分偷心,即有一分系缚。譬犹摇船而不解缆,虽用全力以把橹,其何以行之哉。

 

例以史家书法,观此事略中,叙家属处,语虽不详,其音已在弦外。呜呼!世出世法,在行人固须打成一片。凡为人子者,当知饬终之典。(可见《饬终津梁》一书,实应家家置备。)世间孝未可与出世间孝相提并论。太夫人于此,幸志向坚决,尚不至拖泥带水,否则殆矣。

 

昔宋莹珂既出家,犹以阎浮浊恶,易失正念,所愿早生赡养,奉事众圣,求佛来迎。若太夫人于初次助念时,能见及此,临终瑞相,何止莲华一现已哉。在俗行人照空附识。

 

◎张德瑜居士  余姚念佛助生极乐团

 

张德瑜,浙江余姚南城人,年四十七岁,膝下无儿女之牵挂。有足疾,不良于行。甲子秋,闻亲友传述宝静法师讲《阿弥陀经》,始知有净土法门,因而发心,乃持观音斋及六斋,每日念佛数百声。翌年,静权法师莅姚讲《观无量寿经》,得受三皈,赐名弘安。

 

素患吐血症,己巳孟冬上旬,病危。到十一二日,气促痰壅,盗汗不止,医者云:「命在三日间」。

 

病人闻之,乃嘱咐家事,且云:「家内事已交代清楚,予须照顾自己要事矣!」自此不肯服药,专心念佛,日夜喃喃不息,幷请人助念。

 

其从兄竹屿,见其气迫促,一句佛号,一呼吸只能念二字,慰之曰:「汝气急促,盍稍息。」对曰:「念佛觉气和缓,不念佛,其苦更甚。」

 

妻虑其念久力乏,止之曰:「汝平素颇以保养身体为重,今患病,何反不顾?」伊答云:「平日固然,今肉体将遗弃矣,保重何为,惟有专心求往生耳。」

 

妻泫然欲涕,又告之曰:「我往西方,汝当贺我,何悲为?」既以口渴索饮,妻劝之服牛乳,不肯,曰:「汝尚欲羁留我耶?」

 

至十四日未刻,告家人曰:「奇哉!吾心益觉清爽矣!」言毕而逝,助念至午后五时,全身始冰,惟顶尚温云。

 

张居士临终景象,生西似有希望。但伊平素仅持观音斋及六斋,每日念佛不过数百声,内典亦不甚解。而往生现象,反较明白教理而不肯实行者为优,无他也,实由信愿真切之故。

 

察其临终前情状,病重不肯服药,口渴不饮牛乳,决志生西,喃喃念佛无稍休。若非于净土法门,具有深信切愿者,安能如此坚决。

 

凡修净业人,到临终时,务必不管生死,不畏痛苦,专心念佛,决志生西,乃得往生。不然,纵平日略有功夫,临终贪生怕死,求医服药,念佛任诸他人,而自己心中,泛泛悠悠,若闻若不闻,欲得西方三圣之惠临,世界中有如是幸福耶?

 

所谓助念者,助我不失正念,就是助我忆佛之念,无剎那之间断耳。若以助作正,是谓颠倒,安得往生。李智圆志。

 

◎张启莹居士  余姚念佛助生极乐团

 

岁戊辰,中秋午夜,余姚张启莹居士西逝,十六日由李步洲居士,特来甬观宗,恳请宝静法师莅姚,当晚为启莹居士授幽冥戒。次日适为佛学会集众念佛之期。善信男女,共聚一堂,由李少垣、何慧昭、叶照空等诸居士,邀请法师莅会开示。兹将讲辞录后,以供未闻者之研阅。

 

余昨晚特为张启莹居士生西授冥戒事来姚,而今天复得与贵会诸善信聚谈,未始非宿缘所在,至可欣快。

 

启莹居士去年已曾发心皈依三宝,法名弘载,平日于佛法,心甚崇仰,惟禀质素弱,时多疾病,未有真实修持。

 

日前旧恙复发,竟致不起,青年早伤,殊堪哀悼。中秋月明光圆之夜,竟为英俊少年辞世之时。割爱别亲,溘尔长逝,死者固一息不还,生者含悲靡已。古之白头不去黑头去之咏,又可回诵于斯时矣,可慨孰甚!

 

余姚佛学会,本设有临终助念团。但今莹君临终,适在午夜,故未有该团助念往生,诚可憾事。幸莹君夙有善根,于是晚曾索留声机念佛片,以闻佛号。后亲属为其高声念佛于病榻前,至中秋夜十二点钟时,忽尔点头作礼,合掌三拜于父母妻前,表示谢别(或谓系见圣境而作礼欤),即安详而逝。

 

后觉其胸前温暖,伊父复在莹君耳边,高声切念佛号,助其正念,资生极乐。而神功胜力,真不可思议,未几,果被佛号提上正念,全身统冷,唯头顶额际温暖,热度异常。

 

查人临终时之最后暖气,即第八识是,所谓「去后来先作主翁」者,即指此识也。今既属顶额而出,可知必生善处。盖莹君平时虽无修持,而信心已具,复得贤父及阖眷为其助念,致有良好之结果,甚为难得希有。

 

临终助念一法,凡修净业者,无不认为最要紧事。将死病人,神识昏迷,平时若无纯熟工夫,临殁时定难作主。故明达之士,创助念团,彼此互助,其益至大。

 

但非有学佛相当之程度,断难成诸实效。盖病人无相当程度,见有人来念佛,认为送终者至,更生恐怖。其眷属无相当程度,唯望病人速愈,喜其生而不忍其死,是世人常情。见有人来念佛,认为绝望,厌恶心生,故不愿请人助念。缘此二因,则助念团等于虚设,亦可知其学佛之程度甚浅也。

 

今莹君临终,无丝毫惶恐,喜人念佛于其榻前,又得眷属无悲哭声以乱其心,唯佛是念。虽无助念团集念,而获美满效果,是皆莹君厚殖德本,深有善根之所致也。

 

余见莹君之死,不禁大有感触。古云:「每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斯语深可为我辈未死者作当头棒。

 

须知人必有死,仅迟早之异。所谓人命无常,朝不虑夕,今日虽存,明亦难保。譬若朝露,去日无多。如是将死不久之有限生存光阴,再复胡涂过去,到了临终关头,八苦交煎,手忙脚乱,如落汤螃蟹时,则悔之无及矣。

 

我甚愿诸君对于世间幻妄之想,看得破,识得透,不要太执取。对于己躬下事,切宜赶紧办。除却生死大事外,其余都是可商量。生死事为切己问题,余者皆为别人忙。所以吾辈于此点,决须认得清楚,万不可忽略。

 

于自己要事,尤须闲时办,方得忙里用。或临时抱佛脚,恐来不及。如莹君之临终样子,是绝无仅有,不可多得。总要自己办妥,为最稳当。愿诸善信,老实念佛,勿再因循,空过时光。余此次来姚,匆促非常,略谈几句粗言,尚祈不以人废言,是所至望。

 

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

如救头然

但念无常

慎弗放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性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